翠鸟

流浪四年的养心殿文物终于回家了,是什


前几日我看了纪录片《故宫新事》,讲述了故宫养心殿闭馆修葺期间,养心殿的文物走出宫门,开启了历时四年的巡展。在此期间,养心殿经历了一场全面的修缮。

这场历时五年的修缮工作,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辛呢?“养心殿的秘密”,就此展开。

一、古建筑修护:在经过前期大量的勘测工作,采用“搭材作”这一古建筑工艺,以及新的防火材料搭建好脚手架后,对养心殿建筑主体的修缮工作才正式展开。而建筑主体的修葺包含了三个部分。

1、瓦作。工人们首先要将琉璃瓦逐片逐垄地揭开,剔除严重老化的部分,然后将瓦片逐一标注编码,记录方位,确保后续的归位。很多瓦片都带有款识,工作人员要把这些瓦片都拓印下来,作为参照,进行损坏部分的补配。而瓦片的制作,从选料、制坯,到施釉、烧制,无不严格按照传统的制瓦工艺,才能使每一片瓦都能完美契合,每一个走兽都栩栩如生。

2、油作。同样采用古法,比如“磨油钻生”这道工序,工人们要用手上那一片小小的砂纸打磨数天,直至将红油所及之处全部打磨完。如此费时费力,只为完美复原养心殿的建筑原貌。

3、木作。采用“精打细算”的修补,以更多地保留历史信息。为了对古建筑的木结构实现最小干预,工作人员还借助现代化微创检测设备,对木作进行伤况分析,然后量身定制修复构件。

二、文物修护。这里重点介绍了对点翠品的修护。点翠是我国金银首饰的传统工艺。但由于其采用翠鸟羽毛进行装饰,对翠鸟造成很大的 。而我们如今的修护,肯定要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寻找别的鸟类自然脱落的羽毛来代替翠鸟羽毛,以此保护稀少的翠鸟。点翠文物另一难点,就是虫蛀。专家们要进行虫蛀试验,解决虫蛀问题,并且找出防护措施,避免点翠文物日后再遭受虫蛀损害。

三、纺织品修护。这个纺织品主要存放于养心殿的后殿,即皇帝睡觉的地方。养心殿的纺织品,材质多样,真丝、羊毛、云纱,不同的材质就像面对不同性情的人,需要不同的修补方式。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力求恢复其原貌,延续传统。

而今修缮工作接近尾声,在外“流浪”了四年的文物,在经过安徽博物馆 一场展览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迎接它们的,将仍然是原来的那个家,一砖一瓦一木,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有人说“皇帝都没有了,还费这么大功夫保留故宫做什么?浪费钱!”

而对于热爱和坚守传统手工艺的匠人们来说,对于数代守护文物的“故宫人”来说,对于无数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普通人来说,故宫就像是一部历时几百年的巨大书作,见证着朝代更迭,见证着国家兴衰,也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故宫,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中华文明和传统工艺的缩影。保留并守护好故宫,就是在守护我们的文明和传统。而正是有许许多多人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坚守,才使得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经久不衰,中华文明得以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续写。

而每一份诚挚持久的匠心,也都将留存在养心殿的金瓦朱檐间;留存在每一件精美珍贵的文物中,继续见证下一个百年春秋。

这——就是养心殿的秘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11816.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