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一代大家丨诸乐三诗书画印,博雅会通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11/6320423.html

编者按:栏目主要面向广大专业研究者、收藏加、艺术爱好者,推介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名家大师,以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方式展示其艺文掌故,呈现当代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达到力行美育的社会目的,旨在让近现代名家及其艺术作品走入千家万户。本期专题带领大家走进艺术大师褚乐三。

诸乐三这代人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他们既经受了古今中西思想观念的激荡会通,又亲历了巨大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人文观念和审美意趣的剧烈变迁。他们秉承传统文人的气韵风骨,也确立起现代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专业理想。他们一方面承继了诗书画印一体的传统艺文之道,矢志担当起民族艺术道统传承的历史责任,一方面又在新的历史境遇中积极探索新时代、新社会的视觉表达。在艺术创作和专业教学上,他们承传统、续古道,同时又出新意、开新局。诸种历史张力重重累积,蕴藉、喷薄于他们的书画、诗词和篆刻之中,于指掌方寸间别开生面,在披离点划中气象万千。——高世名

褚乐三

ChuLesan

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浙江安吉人。自幼酷爱传统艺术,后赴沪求学,师从吴昌硕。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等职。诸乐三兼擅诗书画印,篆刻以秦汉古玺化出,参以古籀甲骨,自成雄浑朴茂之面貌。书法得力于钟繇、“二王”、倪瓒、黄道周诸家及汉魏名碑,行草书凝炼道劲,潇洒自如;篆书取法石鼓,兼收钟鼎、甲骨之意致,风格独特。花鸟画深得吴昌硕之神韵,于青藤、白阳、石涛、八大、任颐等亦皆有所撷取,用笔苍劲郁勃,设色古艳清新,熔诗书画印为一炉,继承和发展了吴派艺术。出版有《诸乐三书画篆刻集》等。

艺者仁心

20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亘古未有之变化,对传统中国画而言,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来西方写实主义对写意中国画之冲击;二是政治社会学对传统中国画之改造。诸乐三先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共和国三个时期,从民国初年起他就跟随兄长诸闻韵接触书画,因与吴昌硕有姻亲关系,又一起拜师缶庐,受其亲炙,故两兄弟深得传统书画熏陶。年,诸闻韵与潘天寿在上海美专共创我国第一个国画系(科)时,诸乐三即是首批国画、篆刻教师。日后潘天寿在杭州国立艺专的国画系,又先后聘诸氏兄弟和吴茀之等上海美专老友任教。诸乐三与潘天寿、吴茀之在国画杏坛共事近60年,浙美国画有“三老”之说,指的就是他们三位元老。

三老友情深厚,他们的绘画皆受吴昌硕影响,但因性情有别而风格各异。在以潘天寿为代表的团队里,他们艺术思想、教育思想却异常一致,重传统功力,主张在传承中拓展。如果说潘天寿“造险破险”沉雄博大,更具现代意识;吴茀之丰润刚健,婀娜多姿,堪称诗、书、画“三绝”;那么诸乐三则“深耕”昌硕文化,得诗、书、画、印“四全”。

第三届白社画展参展社员合影

左起:吴茀之、张书旅、潘天寿、诸闻韵、诸乐三、张振铎、郭沫文

诸乐三偏重对传统的深耕,不但与其性情相关,与其特殊的经历也有关。当初吴昌硕夸奖潘天寿的同时赠诗提醒:“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愁尔独。”此时诸乐三在场,印象特深,到老不忘,不但引以为戒,还以此叮嘱儿子诸涵循序渐进,打实传统基础,不可操之过急。他自己的艺术自然更是着力于深耕,全面继承吴昌硕一路的文人画特色,被公认为吴昌硕的嫡传。

此次研讨,专家学者的论文对于“深耕”优秀传统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在艺术教育中,打实基础何其重要,即是不言而喻的学艺门径。艺术名家几乎均是在“用最大力气打进去”,再用“最大力气打出来”后取得成功的,首先是要能学像。没有深耕,谈何跳出来。可是在全球高倡创新意识的今朝,架上艺术趋向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对传统的忽视已成不争之事实。重温诸乐三的艺术道路,可以促使人们冷静思考,不无积极意义。

年诸乐三与潘天寿为少年科技站孩子们作画

诸乐三的创新更多在于扩展写生题材,许多蔬果、农作物吴昌硕不曾画过,诸如玉米、棉花、稻谷等,笔墨在此有了新的展示,这些新题材作品常常让人眼前一亮。即使是梅兰竹菊等固有题材,从用笔到章法构图,诸乐三也表现得更加蕴藉浑厚,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园地,可谓画如其人。

吴茀之称诸乐三画画落笔“没有一笔是败笔”。学生们说:“潘先生画画不喜欢有人在旁边,怕分散注意力;吴先生画画看的人越多越起劲;诸先生画画人多人少一个样,管自己画,不受外界干扰。”各有所长,条条道路通罗马。

“诗书画印”融通从宋元开始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至近现代吴昌硕文人画臻于高点。因其难度高,便有人另辟蹊径。当然,在多元的格局下,璀璨的百花园里,文人画(士人画)这种特有精神含量的艺术品种,毋庸置疑是最高级别之瑰宝。有人告诉我,中国美术学院在潘天寿执掌时期,国画系以外的学生也曾学一些文人画技法,日后在海外竟有不少人以此成名,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传统绘画的魅力。当然,如果一味要求诗、书、画、印高修养,也多了束缚,艺术需要百花齐放,发展应该取开放态度。中国美术学院在提倡传统的同时,更注意创造力的发挥,所以中国画系出了各种风格的艺术领军人物。同时证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老先生群体的教育是成功的。

诸乐三与黄宾虹合影

诸乐三作为潘天寿艺术教育团队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分科教学和首创书法篆刻专业等方面,都功不可没。尤其是开创篆刻学高等教育,他是开风气的人物。在中国美术学院,他的篆刻教学是首屈一指的。虽然诸乐三先生理论著作不多,但他的篆刻修养,特别是篆刻教学实践属众望所归,居于首位。如今他的弟子们在中国金石篆刻研究方面雄踞高位也就不奇怪了。

就诸乐三先生个人而言,他兼通中医,不但是上海最早的中医学校优秀科班生,曾正式开业坐堂问诊,而且终身业余治病救人。论者以医艺相通的辩证观点研究他的书画,颇有新的成果发现,这让人意识到,不但画法思维与医学相通,“医者仁心”与“艺者仁心”,精神上也是一致的,正可用来反思当今的艺坛。《孟子·离娄上》云:“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古训仁者爱人,其意义深远,无人不晓,本次研讨会以“艺者仁心”冠题,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试想诸乐三之仁心,若能渐渐扩大至艺术界之“仁心”,全社会之“仁心”,那该是何等气象!

——卢炘年3月初

卢炘,年生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浙江省美术评论会理事。曾任潘天寿纪念馆馆长、潘天寿基金会秘书长、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兼任《潘天寿全集》副主编。撰有《潘天寿传》《周昌谷传》《中国美术馆学概论》等著作,文章百余篇。

·

作品欣赏

诸乐三牡丹纸本设色x69cm年安吉县博物馆(诸乐三艺术馆)藏

诸乐三杨柳鹭鸶纸本设色.8x38.5cm年

诸乐三瓦雀芭蕉67.2x33.4cm年私人藏

诸乐三雉鸡竹枝年中国美术馆藏

诸乐三荷花翠鸟纸本设色52.8x34.4cm年

诸乐三棉花x40.5cm年安吉县博物馆(诸乐三艺术馆)藏

印文:既寿3.8x3.8cm年边款:“庚午冬,个簃于古肆中得缶师市治“既寿”…在人间,金石刻画诚不朽事也。此刻背拟缶师,未能得其神似,奈何!丙子八月,乐三并记。”

印文:美不老37x3.7cm年边款:“甲午五月,梅雨连朝月,极感沉闷,刻此自视,尚得汉铸印遗意,神为之快。乐三记。”

印文:平安2.6x2.6cm年边款:“平安。癸卯闰四月十六日刻,乐三记。”

印文:浙江美院2.2cmx1.6cm年边款:一九七二年四月,乐三。

印文:百花齐放3.7cmx3.7cm年边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文艺者当守此二语。乐刻,庚子年立秋后三日。

诸乐三喜延自有七言联x33.4cmx年私人藏

诸乐三篆书登钓台x33cm年

诸乐三集套装《花鸟卷》+《篆刻卷》+《综合卷》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布面精装8开

定价:元惠友价:元

--END--

出品丨私享时代

学术主持丨刘大石

主编丨王成业编辑丨刘慧

图书策划丨媒体传播丨展览策划丨书画经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12689.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