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文同咏洋州之荼蘼洞筼筜谷寒芦港野


北京看青春痘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6013804347065&wfr=spider&for=pc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荼蘼洞》

柔条缀繁英,拥架若深洞。

是处欲清香,凭风为持送。

荼蘼,落叶小灌木,攀援茎、有刺,春末开小白花。洞,实为花枝繁茂形成较深的花廊。这首诗描写了荼蘼洞荼蘼之花的繁茂与花香的浓郁。柔软的荼蘼枝条纵横交错,枝条上长满了繁密的花。枝条簇拥着花架形成了长长的花的长廊,就像深深的花洞。这花不但繁密,盛开的时候发出浓郁的香味,它还借着轻风不断地将香气向四处传送。人在繁忙之余,行于花廊之中,一定会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宠辱皆忘。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荼蘼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入秋后果色变红。宜作绿篱,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林缘、阴地、溪边、山坡路边,在中国陕西秦岭南坡生长最多。

荼蘼是一种伤感的花,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当它开放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结束。北宋文学家苏轼诗云:“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南宋画家赵孟坚又有诗云:“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

那么,在文同“是处欲清香,凭风为持送”的诗句背后,又隐藏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荼蘼洞》是一首典型的咏花诗。文同的咏花诗属咏物诗中的一类,受诗人生活经历、思想性格、文艺观因素影响,有着鲜明的代表性。一是善于描摹花的外形、习性,虚实相生,富有神韵;二是咏花与写人结合,借花抒情,赋予花君子式人格;三是擅于运用比喻、拟人、烘托、典故等艺术手法,说理形象,颇具感染力。

·

《筼筜谷》

千舆翠羽盖,万骑绿沉枪。

定有葛陂种,不知何处藏。

筼筜(yúndāng)谷:谷名,因谷中多生竹而得名。谷在洋州城北,今称草坝。筼筜,一种生长在水边、皮薄、节长、竿高的竹子。葛陂(gébēi))种:传说中可化为龙的一种竹子。

筼筜谷有一片竹海,参差交错的枝叶形成竹冠,众多翠绿的竹冠如千万辆车子上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笔直匀称的竹竿,更像千万个骑兵手中握着的绿色长枪。是呀,可以想见,一定还有可化而为龙的神种竹子,在这片竹海之中躲藏。

诗人运用了比喻、典故和传说,侧重表现了筼筜谷竹子数量多、气势大、品种佳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筼筜谷的喜爱。

文同写筼筜谷的诗至少有四首诗,其中一同名为《筼筜谷》的七言诗:“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寻幽直去景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就显得更胜一筹。

·

《寒芦港》

落月照冰湖,晓气何太爽。

两岸雪烟昏,凫鸥出深港。

何太:多么。雪烟:积雪因风扬起而形成的雪雾。

这首诗描摹了寒芦港冬日清晨的景象。前两句写将落的月光照射着结冰的湖面,早晨的空气多么清爽。后两句写两岸的雪雾虽然还显得昏暗,但凫鸥们却已走出了丛生的芦苇。

诗中选用的意象,如“落月”“冰湖”“晓气”“雪烟”,都是冷色调的,时间又是冬晨,本来天色凛冽阴冷,但诗人却感到空气格外清新。面对新的一天开始,完全把自己的一副“爽”态融入在了清冷的景物之中。

尤其“凫鸥出深港”一句画龙点睛,使静态的画面出现了动态,动静结合,更具美感、画面感和生命的张力,突出了这个冰冷的世界仍充满生气与朝气的特点,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

·

《野人庐》

萧条野人庐,篱巷杂蓬苇。

每一过衡门,归心为之起。

野人:指乡里居住的农人。庐,房子。篱巷:篱笆扎成的村道。衡门:横木为门,借指简陋的房屋。《诗经·陈风·衡门》:“横门之下,可以栖迟。”

这首诗侧重表现了野人庐的简陋与清冷,表达了作者由此引发的思归之心。乡里农人居住的村子里萧条冷落,篱笆扎成的村道上长满了杂乱的蓬草。每当我经过此处,目睹这些寒舍,心情沮丧,怜悯之心和归家之念油然而生。

于是,诗人一定会想:我的村子会不会也萧条冷落呢?我的屋子场院会不会因无人打理而荒草丛生呢?

·

(文/靳红铃)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13252.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