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s://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大自然中美丽的花鸟草木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为历代画家诗人所描绘的对象和载体。人们培植养护它们,歌咏它们,欣赏它们,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感与思想。
《逐》-(68cmX68cm)
流传下来的历代中国花鸟画得到人们的珍视,但是当代花鸟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科里,想要推陈出新却是较难的。从古及今,不同时代的人们衣着服饰不同,这给人物画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寻》-(68cmX68cm)
而几千年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走兽虫鱼它们却没有什么变化,在中国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多少名家,要摆脱他们的影响与束缚,在花鸟画中开创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其难度可想而知。
《疑》-(68cmX68cm)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杜士祥所创作的花鸟作品让人感到亲切可人,静谧而生动。这要源于其长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无论是在植物园动物园,还是路边的草丛,宠物市场,甚至在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路途中,
《待》-(68cmX68cm)
只要看到身边有用的花草树木形象,他都把它们拍下来作为素材。因为有了这些细心体察与积累,士祥所画花鸟作品中的形象细节刻画入微,具体而充满生意,绝无那些脱离生活只在传统绘画里徘徊者的空洞感。
《荫》-(68cmX68cm)
春天的玉兰、牡丹、蝴蝶兰,夏天的荷花、萱草,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芦苇,都成为其笔下的艺术形象,锦鸡、鸳鸯、孔雀、蓝尾雀、猫、翠鸟都是其常表现的题材。无论这些花草鸟禽形色多么复杂,到了士祥笔下皆布局得宜,和谐有致,呈现出独具的美感,
《觅》-(68cmX68cm)
仔细观其技巧,则不知其师从何处,可见士祥早已跨过“入古”,进入“出古”的境界,乃见万物之性情,得于心而应于手,此之谓“遗去技巧,意冥玄化”;此之谓“得之于玄悟”。
《清》-(68cmX68cm)
士祥是一位画风多样的实力派画家,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擅画传统青绿山水,也长于以写实的手法表现江南文人庭院,不论他画什么题材,其总的画风基调不变。即设色丰富、雅致;描绘细腻,疏放有度。也正是因为在其画中喜欢用色、善于用色、惜墨如金,所以朋友常戏称其“好色”。
《掠》-(68cmX68cm)
许多人见到他的画都说“很静”。我想这个画面所传达出来的“静”,就是画者的心境,纯一不杂,恬淡虚无。这既是养心之道,亦是艺术家应有之性格。只有“静心”,才能“用智不分,乃凝于神”,这正是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
《栖》-(68cmX68cm)
也许是其性格所致,也许是其内心的一份坚守,其画作无论尺幅大小,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即使是一尺见方的小品,有时也要十天半月方能完毕。游戏笔墨、逸笔草草不是他的强项。在浮躁之气盛行的当下,能够心无旁骛执着于内心那份坚守实属不易。
《视》-(68cmX68cm)
也正因为如此,其画作的“产量”很小,一年下来恐怕画不了多少。大学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其创作时不必刻意去迎合市场,可以更从容地接近自己的内心,也许这种略显慵懒、闲散的性情更能画出走心的作品。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画境往往便不期然而然。
《留》-(68cmX68cm)
艺术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士祥以一双画家的眼睛发现生活,观察这个世界。再以自己的方式用画笔去表现生活、表现世界,记录着生活中、生命中之美好,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疾》-(68cmX68cm)
杜士祥画笔下的“江南style”杜士祥|初会双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1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