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感动上海”了解更多详情!
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凯旋,顺利抵达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第34次南极科考重要成果
顺利完成罗斯海地区恩克斯堡岛新站前期设施建设和新站选址奠基
首次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发现微塑料
基本完成罗斯海地区新站附近企鹅保护区选划调查工作
完成罗斯海地区平方公里的海底地形勘测
开展国际合作实施“南极百年历史遗址”修复工程
建立阿蒙森海公里我国南极考察历史上最长的全深度海洋调查大断面
我国南极“第五站”选址奠基
此前,我国在南极仅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座科考站。而今,经过数年选址规划,我国南极科考第五站在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开工奠基。
恩克斯堡岛位于南极罗斯海维多利亚西岸地特拉诺瓦湾,世界 冰架罗斯冰架前缘地带,这里是研究南极气候变化的重要海湾之一,周边分布有美国、新西兰、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国考察站。这里存在一个常年冰间湖,水深条件优越,具备建设不冻港的天然优势。因此,在罗斯海建设科学考察站,对于我国布局西南极科学考察、开展南太平洋海洋调查以及罗斯冰架科学调查,保护南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科考队员家属在码头迎接家人凯旋
图源:文汇报
新站所在地区气候恶劣,变化无常,但“雪龙”船克服困难在罗斯海特拉诺瓦湾进行“地毯式”航行,并利用年安装的浮冰区海底地形精密勘测装备,对该海域海底进行地形地貌测量,测线总计近公里,覆盖面积超过平方公里。考察队共完成从新建站向外海近公里范围内的海底精密勘测。
经过多次调查勘测,最终,考察队完成了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恩克斯堡岛新站临时建筑和临时码头的搭建,实现了发电、海水淡化、通信等功能。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将是一座常年科考站,可独立支持开展陆地、海洋、大气、冰川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项目。新站完成奠基后,还将进行保护区划定、综合环境评价等工作,预计将于年正式开建。
“雪鹰”飞机正式成为“雪龙”之翼
极地的运输补给一直是极地科考后勤保障的生命线。保障物资和人员运输并进行科学考察,正是两年前试飞成功的“雪鹰”飞机的看家本领。本次考察中,“雪鹰”极地固定翼飞机首次投入业务化应用,依托这个平台,中国科学家们今年首次对南极三大冰架之一的埃默里冰架进行了重点航空科学观测。
本次南极考察首次实现“雪鹰”固定翼飞机运载大规模人员进出南极中山站。“雪鹰”总计执行80次起降,取得多项成果。在科研观测方面,“雪鹰”共完成21架次的飞行观测,累计飞行超过4.5万公里,观测区域覆盖东南极冰架系统、冰下山脉、冰下湖泊及深部峡谷系统等,获取了高质量的数据。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停泊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图源:新华社
在国际合作方面,“雪鹰”先后到访英、美、澳、俄、法等国的考察站,协助澳大利亚完成莫尔森站前期补给。值得一提的是,2月12日,考察队在罗斯海阿代尔角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利用“雪鹰”协助新西兰南极遗产信托基金组织在此处建立营地,保护修复挪威和英国早期探险家在南极建立的小木屋遗址。“木屋是属于全人类的南极历史文化遗产。”本次考察队领队助理张体军说,这是我国和新西兰首次在南极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方面开展大规模合作,为未来两国深化南极领域合作奠定基础。同时,这次国际合作也为我国南极考察队在南极遗址维护方面积累了经验。
海陆空协同使我国南极科考活动不再受“雪龙号”航期的制约,让更多科研人员高效、便捷地进出南极成为可能。通过与澳、俄、美、英等国在航空方面的深入合作,我国正逐步搭建自己的南极航空网络,逐渐改变中国南极考察的模式,中国极地考察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砥砺奋进
逐梦前行
来源:文汇报、光明日报、新华社
长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