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什么,怎么教(上)
宋道晔
(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第五单元编排特点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是以习作能力的发展作为编排单元的线索。其内容特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五单元的要素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七大部分。在一体化的编排中,这些要素环环相扣,旨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感受观察的细致,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而习得核心习作能力。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而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做太多要求。习作例文选取的课文,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仿写。
从观察对象而言,本单元的选文包含了动物(翠鸟、小狗等)、植物(蒲公英、杨梅等)和场景(翠鸟捕鱼等)。从观察方法而言,包含了静态观察法(如翠鸟外形)、动态观察法(如翠鸟捕鱼)、时序观察法(如草地颜色的变化)、多角度多感官观察法(如杨梅、芒果的色形味)等。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穿插在这两类课文中间,前者是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与策略进行归纳与梳理,后者则设计一些片段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
,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练习。
有了习作例文的铺路,单元课文的呼应,将学生的无意观察转到有意观察,以单元统整展开教学,带领学生“从发现、尝试,到综合运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由写话过渡到习作,从而提炼掌握写作方法,灵活迁移运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教学建议
一、读懂单元导语,明确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导语,引用了法国 艺术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告诉我们善于观察之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它如同一把金钥匙,为学生们开启了观察与习作的大门,并且点明了本单元需要学习的语文核心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在进行精读课文学习时,要围绕单元导语所蕴含的语文核心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如《搭船的鸟》一课可以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读描写翠鸟外形、动作等语句,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翠鸟、抓住其特点的方法。
2.借助课文插图和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迁移表达方法,扩展静态与动态描写。
《金色的草地》一课教学目标可以是:
结合插图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这样一来课文的教学目标就体现了单元主题“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要求,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学文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