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纪伯伦
”
今年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上,由华裔导演拍摄的动画短片《包宝宝》,荣获 动画“小金人”奖。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这部时长不足8分钟的短片,没有一句对白,却让中国式亲子关系在网上引发热议。
一定要看到 哦!
短片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一天,她意外收获了由一枚包子变成的小男孩,点燃了她做母亲的热情。
她每天把“新儿子”捧在手心里,给予他悉心的照料,洗澡、喂食、逛街。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妈妈满是欣慰,也因孩子慢慢长大,妈妈的痛苦也随之来临。
一天,“包子宝宝”想加入踢球的小伙伴,妈妈生怕他受伤,便阻止了他。
回家路上,生气的他不再吃妈妈递来的面包,两人开始有了 次分歧。
渐渐地,不满被控制的“包子宝宝”,有了自己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被冷落的妈妈想挽回,可“包子宝宝”却视而不见,每天和朋友出去兜风。
看着渐行渐远的儿子,妈妈非常气愤,认为儿子翅膀硬了,开始不听话了。
终于有一天,“包子宝宝”回家了,母亲满心欢喜开了门,却迎来了他的新女朋友。
更让她崩溃的是,“包子宝宝”是回来收拾东西,离开家。
难以接受现实的母亲去阻拦,她不愿看到儿子不听话,更不愿儿子“逃出自己手掌心”。
几次把儿子拉回来,但都无果,在“包子宝宝”再一次想要离开时,着急的母亲,做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她一把攥住“包子宝宝”,张开大嘴,一口把儿子吃了下去。
看到这惊人的一幕,我突然呆住了,脊背一直冒冷汗,这位母亲的“掌控欲”直接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视频传到网上,立刻引来了大批网友围观:
很多网友都看哭了,直言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和短片不同的是,生活中的孩子们并没有被吃掉,但父母过分的掌控欲,也在无形中“吃掉了”孩子的人生。
1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很多父母以为的“爱”孩子,就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企图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孩子规避可能遇见的风险,甚至安排他的终身。
可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正确的养育孩子,是让他们活出自己。
知名人生导师刘墉,有一双很有出息的儿女,但当被问及如何教育子女时,刘墉也坦言走过不少弯路。他说:“以前我对儿子,也是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发现这让他越来越叛逆。”
有天刘墉问儿子刘轩:“你为什么这么叛逆?”
刘轩的回答让他吃惊:“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的,我也不想听你的了,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
听了儿子的话,刘墉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教育画风是这样的:
儿子哈佛研究所念一半,突然说要休学去阿拉斯加,我说:‘想好你就去!’。
女儿毕业后去往北京,连工作都没找到,居然说要留在北京,一待就是三年,我也毫无任何阻拦。
有人问他如此“放任自流”,就真的放心吗?
他的回答是:“我确实不放心,但是我也知道,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能飞,就让他飞吧!”
2
一直抱在怀里的孩子
永远也学不会奔跑
身为父母,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会“撒开手”,还要学会把孩子“推出去”。
高晓松在《如丧》中描述了和母亲的一次对话:
我:“妈妈。”
妈:“你在哪?干嘛呢?”
我:“我在厦门,没钱回来,你借我一千块钱吧。”
妈:“我的地理知识没出错的话,厦门有码头。”
我:“是的。”
妈:“我没记错的话,你20岁了。”
我:“是的。”
妈:“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会在码头 吗?”
我:“好吧,我懂了。”
有人会说高晓松妈妈“绝情”,但相信她和刘墉领会到的是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高晓松有一句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其实是母亲从小告诉他的,高晓松曾经只身一人去流浪。
有一次,母亲掏空了他的口袋,让他身无分文去天津流浪,唱歌挣钱。后来我们都知道了,高晓松26岁开演唱会,红遍中国大地,流浪30多个国家,词曲传到国外。
现在很多父母自己小时候吃了苦,就不忍心孩子吃苦,却没有想过,一直抱在怀里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奔跑。
有时候,父母的狠心会让孩子一时受伤,但等到伤口结痂,那便是一生的盔甲。
冯梦龙曾在《古今谭概》中写过一则“翠鸟移巢”的寓言:
当翠鸟孵化小鸟的时候,往往会把巢筑在很高的地方,这样可以躲避灾祸。
可是有一对翠鸟害怕小鸟掉下来摔坏,就不忍心筑的太高。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疼爱它了,把鸟巢移得更低。小鸟越长越大,即使摔下来也不疼,它便不去练习飞翔。
终于有一天,来了一群人要来捉翠鸟,老翠鸟一振翅就飞走了。可是小翠鸟不会飞啊,巢又筑的低,轻而易举地就被捉了去。
都说做父母难,做“为子女计深远”的父母更难,因为那不仅需要爱,更需要勇气。
3
父母子女之间不是亲子关系
而是前后关系
很多父母不解,为何自己的付出没养出感恩的孩子,反而给亲子关系带来困扰。
其实是没有明白,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在踏入社会,经历碰撞的过程中成长,而不是在父母的控制中长大。
真正的教育,是懂得撒开手,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音乐家龚琳娜在一次采访中说,她一直思考亲子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后来她终于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亲子关系,不是平等关系,而是前后关系:
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他们自主选择想做的事,想走的路,父母能做的只有慢慢的目送。
愿大家都能理解,孩子年幼时给他足够的爱,而当孩子渐渐长大了,一定要去践行那一场,得体的退出。
☆相关文章推荐☆
暑假一定要给孩子看的8部电影,胜过部垃圾动画片!
家长当好假期陪伴者,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
「设为星标,从此不迷路」
让更多人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9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