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心理学专家陈默有一种诅咒,叫妈妈的担心


我们和孩子最好的关系是:你在长大,我在成长,你勇敢向前,我在你身后。

收起担心,带着信任和期待养孩子,他们会比我们以为的更强大更出色。作者

土豆妈

你听说过“翠鸟移巢”的故事吗?

翠鸟一开始喜欢将巢筑在高处,以避免灾祸。

等到孵出小鸟之后,翠鸟觉得鸟巢的位置太高了,它害怕小鸟不慎跌落,便将鸟巢往下移了一些。

小鸟长出羽毛之后,翠鸟看着更喜欢了,但也愈发担心小鸟的安危,于是又继续将鸟巢往下移。

几番过后,路过的行人看见巢中的鸟儿甚是美丽,轻而易举便将其捉走了。

有了孩子以后,我们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翠鸟妈妈”,对孩子始终存着一颗放不下的心。

小时候,怕孩子饿着冻着,所以总忍不住事事代劳,面面俱到;

稍微大点,又开始担心孩子的学习、交友、习惯......所以总想着多叮咛多嘱咐。

古语曾说:“爱之太殷,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爱一但失了分寸,只会演变成伤害。

过度担心,是一种诅咒

心理专家陈默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遇到过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死活不吃学校里的饭,每天都要带饼干零食去学校,所以孩子妈妈就来向她求助。

一番交流才发现,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这位妈妈一到放学,就开始不停地询问孩子:

“今天中午吃的什么?每个菜都有哪些食材?是怎么烧的?”

就连番茄炒蛋,也要问问孩子“到底是番茄多还是鸡蛋多”。

正是因为妈妈对孩子的吃饭问题心思太重了,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不吃饭、吃不好,所以孩子慢慢真的就啥也不吃了。

还有个小学一年级的女孩,举止行为颇为怪异。

只要有男孩子稍微靠近她,她就开始不停地哭。男孩子跟她说话,她就把头偏到一边,并且坚决不跟男孩子做同桌。

老师觉得这个女孩很奇怪,建议女孩妈妈去找心理医生看看。

陈默老师和女孩妈妈聊完后才发现,问题也出在妈妈自己身上。

出于对女儿的担忧,这个妈妈从小就在女儿耳边不停地念叨:

“男孩子要欺负你,你应该怎么怎么做;

男孩子要打你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怎么做;

男孩子要掐你脖子的时候,你应该应该怎么做......”

久而久之,女孩愈发恐惧,随后出现了问题。

陈默老师说:

“一个母亲在哪件事上对孩子的心很重很重,孩子早晚在这件事上会有麻烦出来。”

墨菲定律也告诉我们,你越是担心什么,那么它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因为你的每一次担忧,都在向孩子传递焦虑。

你不间断的担心和嘱咐,就是在暗示孩子:你很挑食、你需要保护、没有我你干什么都不行......

孩子会不断在内心强化这些负面暗示,变得越发紧张、怯懦、不肯相信自己,从而干什么事都没有自信,自然也干不成功。

结果你越是想竭力避免的事情,越容易在孩子身上变现。

正如心理专家曾奇峰所说:

“一定程度的担心如果饱含爱意的话,那么过度的担心就等于诅咒。”

妈妈的过度担心和害怕,把一个生命本来的力量削弱了,让孩子麻烦不断,渐渐变得脆弱和无能。

就像翠鸟妈妈,因为担心孩子,最后却把孩子推向了更大的悲剧。

过度担心,让孩子窒息

知乎一位网友曾说过自己的经历。

从小到大,她听过最多的话就是“不行、不可以、不安全”。

18岁那年,她想和朋友们去爬山,可妈妈却说:“你知道某某山上每年摔死了多少人吗?”

到了大学,她每次外出都得和妈妈报备,并且必须每隔1-2小时就打电话或者发定位报平安,否则就会收到连环炮轰。

家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jj/13816.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