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旂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胞弟张世碌,回忆儿时与胞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片段时,讲述了他俩在读私塾时的一件往事。张书旂自小就喜欢到田间山后去观察自然景色,花鸟鱼虫。一天,夕阳西下,暮色将至,母亲让他去喊哥哥回家吃饭。他四处寻找,最终在山间溪滩上找到了哥哥。他发现哥哥独自蹲在溪边,全神贯注地盯着一只翠鸟,而翠鸟则虎视眈眈地盯着溪中的一条小鱼。尽管他连声喊叫:“哥哥,快回家吃饭!”,但哥哥却完全置之不理,好像根本没听见。最后,他跑到跟前,死拉硬拽的,哥哥只好跟着他怏怏返家。哥哥匆匆吃完晚饭,急急上楼到书桌前画了起来。
第二天清晨,他惊讶地发现一张《翠鸟捉鱼图》贴在了墙上,那是哥哥连夜画出来的。哥哥用画笔将昨天傍晚那个画面记录了下来,不仅画出了翠鸟捉鱼时的神态,包括每一个细节:美丽的羽毛、长长的喙和专注的眼神,还画出了水中鱼儿的动态。这幅画体现了张书旂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理解,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大人们看到这幅画,无不赞扬他画得传神,纷纷鼓励他好好习画。这幅《翠鸟捉鱼图》是十岁的张书旂所创作的第一幅写生处女作,从而定了他写生绘画的基础。他从此便享受到亲近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师的种种收获。
#今日星座运势#
后来张书旂在写生方面着实下了一翻苦功夫。他不知道画满了多少个写生本,用铅笔勾勒形态和结构,研究构图和章法,一次又一次地用橡皮擦修改,以至于他的大拇指上都长出了老茧。童年家乡的竹林小溪和飞禽小鸟,是他记忆深处难以忘怀的美好。也许,正是这份对自然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点燃了他笔下的万物生灵。这些跃然纸上的可爱生命,是他内心情感活力的延伸与外化。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像是一颗种子,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基因和天赋,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和培养方式,让他们充分发展出自己独属的能力。这颗种子始终携带着我们传承给他们的基因密码,终将长成参天大树,开出美丽的花、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jj/1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