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生活的升华,是情感的释放。我们的艺术品以最直观的方式传递着这种感觉,让你在欣赏中体验到人性的真实和丰富性。
学会欣赏艺术艺术是一种美妙的表达方式,它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无论是音乐、绘画、雕塑还是戏剧,都能让我们陶醉其中。欣赏艺术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我们的灵感和思维能力。
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艺术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艺术能够让人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并把它们提炼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艺术,是一种高雅的爱好,让我们的修养得到极大的提高。
感受四季的更迭,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是一场视觉盛宴,让艺术融入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著名画家崔如琢先生的时代经典绘画作品
崔如琢
著名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
故宫研究院荣誉顾问
胡润艺术榜连续八年榜首艺术家
首位捐赠一亿现金并在故宫午门办展的艺术家
21幅作品拍卖过亿记录保持者
指墨艺术开宗立派者
独创指墨积墨花鸟
独创指墨书法
崔如琢先生的作品画如其人,朴茂厚重苍中见湿,大气磅礴大巧若拙,个性显明,收放自如。
国画大家崔如琢先生《一溪风雨送归舟》年,北京,永乐拍卖,成交价2.3亿元人民币
《一溪风雨送归舟》是一件雨景山水,画中的各种元素如村舍、栈道、亭台、小舟、垂柳、山峦、云雨等,艺术家用泼墨大写意与指墨结合的手法将整个场景笼罩在灵动的淡墨之下,有一种似乎正在移动的景观的力量。
《一溪风雨送归舟》在设色上也是独具匠心。从前景到中景,桃红柳绿,分外妍丽;而柳树和其他杂树的汁绿树冠,因淡墨扫出的雨帘而带上灰调,因而整体色调饱满而不刺目。画中的空间不是虚空的,而是真实的,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村民们的渔船早已泊岸,只有一条游船还在冒雨行驶,载着游人向近景水阁驶来。画里上半部分的几座山峰,勾皴染点,多遍而成。崔如琢在傅抱石基础上的重大突破在于指墨,所以这幅画不但是前无古人的巨大尺幅、气势磅礴的指墨山水作品,同时也显示崔如琢将指墨发展到又一个新高度。
《飞雪伴春》是崔如琢先生“大手笔、大气象、大境界”的煌煌巨作,笔苍墨润,逸韵天成。在此画的底部,一条条山径迤逦可辨。自右向左,在古树掩映的深处,屋舍隐约可见。山坡上,那一丛丛傲雪挺立的杂树,苍然成林,于苍茫巨壑、漫漫飞雪中执拗地伸展长臂,张扬着郁勃的生命活力。在画面的右下方,则是一脉已融化了寒冰的溪流,淙淙有声。细加观赏,还会发现在山涯水湄的亭阁里,几位衣冠皆古的高士,正悠然自得地品茗论道,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语境。
从美学风格看,《飞雪伴春》中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浑、苍劲,又有南派山水的氤氲、清逸。老辣、刚健与气势磅礴,轻灵、飘逸与明媚秀润,兼而有之。崔如琢先生融通博赅,万取一收,最终形成了他本人所独具的那种大气包融的独特风格。
《山外桃源图画新》是崔如琢先生年创作的一幅指墨山水精品,真迹现在永久收藏于故宫宝蕴楼,也是宝蕴楼里唯一一件当代国画艺术家作品。
整幅作品以春天的景色为主要表现对象,用色浓淡相宜,浓重处却不显晦涩呆滞,清丽中更令人心旷神怡。远处的林木绿意葱茏,中景和近景的桃花嫣红一片,无边的春雨如丝如织,笼罩着山川大地,营造出一片“烟雨江南”的春光景色,显示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在用墨的技法上,崔如琢先生将指墨的酣畅淋漓与用笔的点染皴擦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浑然天成。绿树、红花、远山的黛青,与浅灰色的雨景交相融汇;山脚林间点缀着错落有致的村舍房屋,白墙黑瓦令人神清气爽。画面中的一叶小舟里两人悠然自得,楼阁上三五好友相谈甚欢。虽然并没有喧闹的人群,却处处都透射出生机盎然的烟火气,与“山外桃源”的主题相暗合,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春夏秋冬》是崔如琢先生在年创作的山水四条屏作品,以“春夏秋冬”为表现主题,分别命名《细雨幽兰别是春》《无限楼台烟雨濛》《秋林远黛》《群山晓雪》。其同款作品在年5月20日北京永乐春拍《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专场上,以3.45亿元成交,创下崔如琢先生作品最高纪录。
本件作品充分展示了崔如琢先生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用大写意的笔墨山水将大自然四季变化呈现出来,独占诗意,各有千秋。墨色浓淡描绘出阴晴变化,山光水影都在画家笔下呈现得淋漓尽致。春雨夏云,秋风冬雪无不各尽其妙,是崔如琢先生集艺术大成的巅峰巨作。
《雪江话意》“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同款版画
《雪江话意》是崔如琢先生的一幅精致山水小品。在此画的底部,我们能看到一条条山径迤逦可辨;自右向左,古树掩映的深处,屋舍隐约可见。山坡上,那一丛丛傲雪挺立的杂树苍然成林,于苍茫巨壑、漫漫飞雪中执拗地伸展长臂,张扬着郁勃的生命活力。画面的左下方,则是一脉寒冰渐渐融化的溪流,令人耳畔仿佛传来淙淙的流水之声。在山涯水湄的亭阁中,几位衣冠皆古的高士,正悠然自得地品茗论道,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语境,给人以一种时空流转的沧桑感……
此作在技法上,其中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浑、苍劲,又有南派山水的氤氲、清逸;老辣、刚健与气势磅礴,轻灵、飘逸与明媚秀润兼而有之。若细加寻绎,我们还会看到“米家山水”的空蒙、王蒙的缜密、徐渭的恣肆、渐江的劲峭、石涛的疏秀、八大的清逸乃至黄宾虹的苍润。崔如琢先生融通古今,万取一收,最终形成了“崔氏山水”大气包举的独特风格。
《玉露洗残红》“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同款版画
崔如琢先生的大写意花鸟,以“荷花”为最。这幅《玉露洗残红》中,两枝红白各异的荷花傲然出尘相依顾盼,如语如诉;石青色的荷叶轻盈地飘摇在清风中,墨叶与荷花浓淡错落,对比强烈,浓浓淡淡间,纯粹得恍若天地鸿蒙。亭亭的荷茎和荷芰生机勃勃地滋长,支撑生命的绚烂绽放。
这幅作品,纵横开合,高低错落,生机勃发,安然绽放。雄健的笔墨,传递着、延伸着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它既映照着“出淤泥而不染”的个人情怀,也表达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性格。
崔如琢先生所绘的荷花,融会了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诸家之长,又济以现代人的审美感受,纵情挥洒,从画里延伸到画外。尤其是熔潘天寿与李苦禅两位巨匠的艺术大成,同时汲取张大千泼墨泼彩的创作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蔚然壮观自成一家。
《醉秋》“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同款版画
夏末秋初,荷花独放,那清新淡雅的香气,仿佛能洗去人们心头的燥热。荷花盛开时,宛如一片粉色的云霞,轻轻漂浮在碧波之上。荷花的花瓣,粉红如云霞,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洁白如润玉,又似少女的裙摆,随风轻舞,飘逸动人。荷叶以浓重的笔墨写就,在色墨交替中一遍又一遍地积染,显现出来的那种浓淡、干湿、氤氲有泽的墨气境界,意蕴悠长。
崔如琢先生以皴点结合,点染大面积的荷叶,这样见到浓淡干湿相破的破墨变化,还有浓淡层层积染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的积墨效果;其荷叶总是其荷有厚度、有力度、有内涵、有精神,这不仅仅是技法上的讲究,更多的是画家对画意哲理的纯熟与把握。
《荷风盛世》姊妹篇。这幅12条屏巨作《荷风千秋》,用润笔泼墨写出荷叶,疏密有致;百态荷花掩映,画面张弛有度,体现画家对大场景画面的把控能力。
画如其人,笔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艺术家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创作出个性显明,收放自如的作品,融会了八大山人(朱耷)、石涛、徐渭(青藤先生)、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诸位大师而又匠心别具,用墨华滋多变,设色清嫩鲜活,墨叶纷披,意境闲逸,朴茂厚重而又苍中见湿,大气磅礴并且大巧若拙,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
还有一点不同,《荷风盛世》是八张丈二匹宣纸创作,《荷风千秋》是12张丈二匹宣纸,比《荷风盛世》还要大三分之一
《冷香飞上诗句》
荷花在崔如琢先生的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地位。人民大会堂悬挂的《荷风盛世》就是以56朵荷花为主题的巨作。崔如琢先生的荷花脱胎于恩师李苦禅先生,并借鉴了潘天寿的笔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冷香飞上诗句》是一幅小品,带有浓烈的如琢艺术风格,浓墨写出荷茎,细笔勾勒莲蓬,点染的荷花迎风摇曳,风姿绰约,而荷叶则被巧妙地处理成了隐约可见的背景,淡淡青色如梦如幻,令人观之有清风拂面的凉爽。
《玉莲秋水》,一幅非常精致的崔如琢先生的小品。大写意的荷花、翠鸟一静一动,意趣盎然;荷花的颜色一红一白,对比鲜明。技法上,凸显出崔如琢先生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浓墨淡墨交相辉映。尤其是在两朵荷花的描绘上,红荷姿意绽放无拘无束,白荷则微微内敛,含蓄而不失活力,其中就隐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是古人所倡扬的“君子之风”,这正是崔如琢先生大写意作品独具匠心之处。
在快节奏社会中,欣赏艺术品是放松心情的佳选。每一幅画如同空间的彩虹,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幅画,一段旋律,一杯咖啡,这就是向往的生活。在艺术中,找到与自己对话的方式,让心灵得到解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jj/1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