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猫头鹰临死前为什么要吐出来一团毛球那


一位老农人告诉我,如果碰到了猫头鹰吐毛球尽快远离,它们这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周期,千万不要上前打扰。

从小在农村生活,我见到过很多次猫头鹰在吐毛球,起初童心未泯还想去把毛球拿回来研究,但自从听了老农人的话,我对猫头鹰毕恭毕敬。

后来我才知道,猫头鹰吐毛球背后的真相。猫头鹰吐毛球时,看起来比较脆弱,动作也很狰狞,不自觉和人类呕吐的画面联想在一起,所以老一辈农人会把猫头鹰吐毛球现象定义为它死的前兆。实则不然,猫头鹰不只是在临死前会吐出毛球,而是在每一次进食之前都会重复此动作。

毛球里都有什么?

猫头鹰的毛球也叫“食丸”,其主要成分为动物毛发、小骨头、昆虫鞘翅等。这些成分都有个共同点:不好消化。

猫头鹰是肉食动物,它们的主要食物为鼠类,例如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等农田鼠类和小家鼠、褐家鼠、居民区鼠类等。除了吃这些主食,猫头鹰还会捕食小鸟、青蛙、蜥蜴、鱼类。

猫头鹰有坚硬的喙,可以撕烂大部分食物,都却没有咀嚼的功能。所以狼吞虎咽之下,这些小动物连皮带骨都会被吃进去。而猫头鹰的胃消化能力远没有那么强,这些食物的毛发、小骨头等就会滞留在胃中,让它憋得难受。

这些杂物之所以会团成球状,是这样更方便排出,不容易卡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在每次进食之前,猫头鹰都需要把这团食丸吐出体外,腾出消化空间后方可大快朵颐。

像猫头鹰这样吐食丸的动物,在自然界并不少见。翠鸟、仓鸮、红隼等鸟类都会把无法消化的食物吐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界的禽类分为几种:擅长唱歌的鸣禽、善于爬树的攀禽、长着大长腿的涉禽、善于游泳的游禽、地面觅食的陆禽、鸟中之王的猛禽,而猫头鹰竟然属于猛禽行列。

这可能也是因为,它们有硕大的体型、锋利的爪子、坚硬的钩状喙,以猎杀其他动物为食,还拥有敏锐的视力、听觉,均满足了成为猛禽的条件。别看它们可爱又萌,被它抓一下会瞬间皮开肉绽,疼痛难忍。

猫头鹰眼睛就像个夜视仪,它们瞳孔比其他鸟类大,可以增加进光量,再加上它有丰富的视杆细胞,所以它能清晰地看清楚夜晚的所有东西。

但由于它的眼珠不是球状而且柱状的,所以这注定了它无法转动眼珠子,但长期进化让猫头鹰脖子有14根椎骨,比人类多7根,所以它掌握了另一项技能:可以°旋转脑袋,这就很好地弥补了眼睛只能直视前方的缺陷。

猫头鹰的耳朵并不是头顶那两撮凸起,而是隐藏在两侧。神奇的是,猫头鹰两侧耳朵是一高一低的,这让它们可以判断声音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拥有听声辨位的能力。

在农村,人们把猫头鹰当成不祥之鸟,传说只要它半夜嚎叫就有可能有人要去世,因为它能闻到腐肉的味道。但其实,猫头鹰的味觉并不灵敏,而且只以鼠类等为食,所以这个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可能单纯是它超大的脸盘子和眼珠子,能把人吓一跳吧。

对比国内,国外人就没那么惧怕猫头鹰,反而还把它们当作宠物饲养。呆萌的猫头鹰给外国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不过在国内可不兴这么干,猫头鹰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无论是非法饲养还是捕猎,都是触犯法律的行为,轻则罚款重则牢底坐穿。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看不到猫头鹰的身影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与人类完美错开,主要是因为栖息地破坏、食物减少、非法捕猎等原因数量急剧减少,如不加以保护将会更加濒危。

虽然看起来不太友善,但猫头鹰是不折不扣益鸟,它们替人类消灭了鼠患、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粮食增收可有它们一份功劳。#百家快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13604.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