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必读高分作品家长一直很想要的作文指导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13427102.html
今日推荐:《家长一直很想要的作文指导经》作者:作文导师团。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5辑过程指导篇

果然被我猜中,她会写“雨落在窗户上的声音”,小脑瓜一点也不动啊。我说:“你都知道是雨落在窗户上的声音,还需要想是下雨了吗?你去阳台上看一看,滴在窗户上的是什么。”江南春季多雨,那会儿正好在下雨。

姑娘去了阳台,回来写道:滴答,滴答,是水落在窗户上的声音,我想是下雨了。

有一次,我看到作业最后一项是看图写话。图是一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上古诗《村居》的配图,画上画的是绿柳青草,孩子们在放风筝。句子的要求是写清楚: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最好再描述一下干得怎么样。

我想象一下,如果我是一年级小朋友,可能会去套题目的要求,这样写: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在田野里(这个田野里是我们上小学那会儿的水词,玩耍没有不在田野里的)放风筝。

我是小看如今的一年级小学生了,我女儿写的是:春回大地,柳树和小草换上绿衣裳来迎接春姑娘。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放得很开心。

第一句写得好,像一篇文章,开篇很好。可接下去,因为没有动脑子去更深入思考,潦草完事。

我说:“第一句写得好,那后面的句子怎么不接着迎接春姑娘这样的思路写下去?春姑娘来了吗?她干什么呢?小朋友放风筝和春姑娘有没有关系呢?柳树和小草都换上新衣裳了,风筝在干吗呢?”

一下子问题太多,女儿抓住了最后一个,说:“风筝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和春姑娘做游戏。”

“很好啊,就这样写吧。”

于是女儿改写道:春回大地,柳树和小草换上绿衣裳,来迎接春姑娘。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和春姑娘做游戏。

“很不错哦,像一篇小作文了,还需要一个结尾。你想象一下,你写的这个情景,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兴奋,新奇?”

“兴奋和新奇,是描写心里的感觉,感觉是看不到的。可以把你写的情景比作你们在操场上玩的情景,你们玩的时候,操场上是这样的?”

“嗯嗯……”一时语结,因为情急之中,脑子里好些词都反倒躲起来,记不起来了。

“热闹吗?”我问她。

“热闹!”

她马上拿起笔,写道:春天真热闹。

“这个结尾真不错。写文章的时候,要像这次这样,想得多一点,广一点,不要怕麻烦,都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像你自己走路一样,拐个弯,转一圈,跳一跳。我可以先告诉你一句古人说的话,叫作: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写文章平平地写下去,一点也不好看,要像山一样,有山峰,有山谷,有悬崖。”

看图写话:

春回大地

春回大地,柳树和小草换上绿衣裳,来迎接春姑娘。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和春姑娘做游戏。春天真热闹。

(查小查)

如何教孩子仿写

仿文题、仿句式、仿句义、仿结构

(一)仿文题

同内容:儿子在学完《难忘的八个字》后,写了《难忘的十个字》;学完《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后写了《冬天的雪花飘飘飘》;看了我的博文《父爱似酒愈久弥香》写了《父爱似茶越品越香》。

同格式:仿照《××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写了《老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仿《有趣的作业》写了《有趣的发现》,仿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格式写了《我的快板我的爱》。当然我们还可以写写《我的老师我的班》、《我的沈阳我的家》、《我的爸爸我的妈》……

(二)仿句式

提起朱自清的名篇《春》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的开头是这样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就这句话,我们就能仿,换上不同的词语,就能体现不同环境中的人物的迫切心情,可别小瞧它啊,会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呢。我家的一波就N次仿写过它,屡试不爽啊,哈哈!不信你来看:

盼望着,盼望着,4月3日到来了,我们的班会召开了!

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了,我的发财机会到了!

盼望着,盼望着,期末考试来了,暑假近了!

(三)仿句义

课文《一只贝》里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沙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儿子在学文后领悟了贝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作文《难忘的十个字》中把学生们比作了沙粒,把老师比作了贝。

老师啊,你就像一只贝,把我们这些小小的沙粒抱在怀里,用尽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把我们打磨成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老舍的名篇《趵突泉》中有这样的话:“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写出了趵突泉对于济南的重要地位。我们在突出某一事物的重要性时就可以仿此句子。如:

假如没有书,我的生活就会丢失一半的乐趣;假如没有十字绣,妈妈的生活就会丢失一半的欢笑……

“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日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从这句话中我们领会到了自然的伟大。学完这篇文章后我引导儿子在描写运动会的作文中仿写了这句话。

旁边的拉拉队员大声地喊:“快跑呀!加油呀!”我也不例外,即使是拍红了手掌,喊破了嗓子都表达不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手中的易拉罐疯狂地摇,摇,摇!好像不知道什么是疲倦。

从这三个“摇”字中我们不难读出运动会上的紧张激烈与小观众的疯狂。

(四)仿结构

《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描写了皂荚树的样子和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儿子按照这篇文章的结构写了高大的杨树和运河变浊了。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风趣幽默的自我介绍,我赶紧叫来一波分享,他看后也忍不住大笑,我趁热打铁让他仿写了此文。

其实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好文章很多很多,用心的好妈妈一定能发现它!

(芷欣)

如何教孩子想象

能不能“发现”的关键在于一个“想”字

清代的袁枚说:“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意思是说夕阳和芳草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如果运用得好,都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来。关键在一个“解”字上,即我们能不能用心观察,发现它的特点,发现它的美;能不能“发现”的关键又在于一个“想”字——看我们会不会思考、联想、想象。

请看一位小朋友笔下的公园的柳树和竹子:

春风吹拂着柳树。柳芽绽满了枝头,远看,树上像笼罩着一层黄绿色的烟雾;近看,烟雾消失了,颗颗柳芽像一个个小宝宝,在拉着柳树的手臂荡秋千。竹林里不断传来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竹叶发出阵阵的“沙沙声”,好像在为小鸟伴奏。

柳树和竹子可以说是“寻常物”了吧,但作者发现了刚发芽的柳树远看和近看不一样,而且听到了竹树里的鸟叫和竹叶的声音。他不光看不一样,而且听到了竹树里的鸟叫和竹叶的声音。他不光看了,还注意听了,这就叫细心观察。更重要的是,他还想了——在他的想象中,“柳芽”是刚出生的“小宝宝”,“柳枝”是柳树妈妈的“手臂”,在春风吹拂下,小宝宝们在“荡秋千”;在他的想象中,那竹叶发出的“沙沙”声是在为小鸟“伴奏”。这样一来,柳芽更美了,鸟叫声和竹叶的沙沙声更动听、更和谐了。

我还读到了江苏通州市金沙小学六(一)班陆同学写的一篇《戏说座位》。座位谁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但陆同学思考了,而且还真思考出点“道道”来:

你研究过座位吗?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人研究过,我就是这万分之一。

先说前排吧!可谓“危险地带”,在讲桌下面,老师眼皮底下,窃窃私语,做小动作,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坐在前排的大多是小个子,要不就是老师的重点“监控”对象。

“风水宝地”要数中间座位了。在这里做小动作可没人看见哟!因为前有“遮雨伞”,后有“挡风墙”,多好的享受呀!坐在中间是听课的最佳位置。

后面的座位上坐的大多数是一米六的大个子,他们大多是“体育明星”,要不就是“发配流放”至此的,一好一坏,符合生态平衡。

两边的同学可算进了“五星级包厢”,听课累了倚在墙上,而且单人单桌,舒服得很。不过“放风”这项艰巨的任务可不能疏忽,一句“老师来了”,原本炸开了锅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其实,最好的位置是讲桌,可又有谁敢跟老师抢位置呢?

大家读了一定很佩服陆同学,佩服的是他会想。

作文需要观察、思考,无论是写景,还是写物、写人的作文,都离不开思考和想象。创造发明也需要观察、思考。

英国有个叫凯恩斯的写了一篇文章叫《人的潜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看见壶开了,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出了一部蒸汽机。”

马歇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不但善于观察,还善于思考。同学们开动你们的脑筋吧,思考才能认识事物,才能写好作文,才能有创造。

(于永正)

如何教孩子写得有味

写出来的东西首先必须打动自己,只有打动自己了才能打动别人

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到现在五年级下学期,儿子的作文已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现在他在作文中记述一件事情,或者介绍一处景点,都能交代得比较清楚,还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文字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

三年级的时候,我看到他在写一篇《小麻雀》的作文时,除了模仿课文《翠鸟》的写法之外,还写道:“……仿佛麻雀的叫声能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埃”,我发现他引用了高尔基《童年》里的句子。我跟他说,能直接引用虽然可以,但要想写得更好,必须尽量是自己的语言,要大胆地想象。他在四年级下学期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特别是上了五年级以后。

他在一篇描写乡村的作文中,写道“……一定是绿色的精灵不小心将一滴绿色药水滴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了。山上的树太密,当风娃娃一蹦一跳地跑过时,树叶也轻轻地摩挲着,‘沙沙’作响,那轻轻的声音,就在山谷里,在树枝间,轻轻地飘荡,像在私语……”;在写哈尔滨的雪景时,写道“……一定是老天爷在这上空把盐罐子打破了,全都洒在了哈尔滨”。这些描写都很形象,也很优美。

同样的一句话,表达方式不同,所表述的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一次我问他:“你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一般会怎样说?”

“我是宣城市第二小学的一名学生。”他说。

“怎样把这句话表述得更有味道一些呢?比如说用一个比喻句来介绍。”

他想了想说:“在宣城市的南边,有一棵树,他的名字叫‘二小’,我就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这样一换,味道当然就出来了。

在叙述中,时不时地插上自己的联想,是我经常提醒他做的一项内容。那次从横店影视城回来,儿子写了一个系列游记,其中一篇《走进〈清明上河图〉》,较有特色。在写虹桥上的狮子的时候,他写道“……桥栏杆上的石狮子一个个怒目圆睁,看着像我一样的八百年后的游人……”;在写“宋朝”街上小茶馆的时候,写道“……他们围坐在小方桌上,点几个下酒的菜,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说着八百年前的某段繁荣昌盛……”。

我将这篇发在他的博客上,诗人南山评价说:“这些精到的描写,读后不仅使人形象地感悟出所描述的事物,同时也浓缩了文章的空间距离。”儿子很受鼓舞,我趁机告诉他,这种记叙中穿插联想,在游记类文章中有时显得尤为重要。

这次写的《游伪满皇宫》,就有这样的句子。他写道“……端庄、典雅,但总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这反映作为傀儡皇帝的溥仪当年的某种不自由。后面又写道“一间只摆着两把椅子的谈话室”。我就问他,为什么只有两把椅子,这说明了什么。儿子想了想,在后面加上一句“我仿佛闻到一股鬼鬼祟祟的气味,似乎看到日本人又在向溥仪交代一件践踏中国人利益的事情”。这样一加,整个文章就活了,使人看了文章就像已经到了那个地方。

小学生写作文,喜欢把自己才学到的好词好句生搬到作文中来。我儿子也经常这样,他在写哈尔滨夜景的时候,用了好几个“目不暇接”,我说不妥,他说坐在车上看景,车子在跑,建筑物在后退,肯定看不过来,再没有比用“目不暇接”准确的了。我说还不如用两个动词来描述,他想了半天,终于改成“我好不容易用眼睛逮住一个,另一个又挤了进来”,一个“逮”字加一个“挤”字,把乘车看景的状态就写活了。

对小学低年级作文,一般要求有中心思想,文字通顺,字数满足字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仅满足这三个要求显然不够。我总是告诉儿子,写出来的东西首先必须打动自己,只有打动自己了,才能打动别人,儿子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学无止境)

如何教低年级孩子写人

单句变复句、列写作提纲

教低年级孩子写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单句变复句。

孩子经常写这样的句子:

“我的语文老师是女的,她教我们语文,她二十多岁,她长得挺漂亮的,她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她的眼睛很大,她也很凶!”

可以尝试着教孩子写复句,比如:

“我一年级时有一位教我语文的女老师”,或“我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是一位二十多岁姓张的女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14275.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