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品读丹青白石老人画荷,夏日不可不看的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炎炎夏日中,万物皆受炙烤,只有那池中的荷花,迎着烈日,开得正好。微风吹过,清香扑鼻,让烦躁的内心为之一爽。荷花一直是历代画人乐于表现的重要题材,它不单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气势和外在之美,更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在中国绘画史中,擅画荷的画家不可胜数,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比较著名的有宋人的《子孙和合图》、南宋吴炳的《出水芙蓉》、明末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卷》等等,与齐白石同时代的张大千也喜画荷,有“荷痴”之谓。而白石老人笔下的清凉世界是怎样的一番情致呢?我们从这幅《翠鸟荷花》中足以窥见端倪。《荷塘翠鸟》北京画院藏《荷塘翠鸟》北京画院藏轴纸本设色.5cm34.5cm无年款白石老人制。木人(朱文)齐白石眼中的荷塘竟是如此多彩,仿佛刹那间开辟了一处缤纷流溢,妙幻幽玄的墨与彩天地,那些绚烂或清淡的笔痕,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现实中的荷塘,跟随着画家的笔墨走进一个幻象的世界。这里的荷叶用赭石调以谈墨,纵情挥写,酣畅淋漓又不失沉凝之感;穿插于其间的荷秆则以焦墨出之,曲铁弯弓,有力量,与荷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莲蓬可以是深浓的黑,也可以为明艳的黄,姿态各异,布局匠心;荷花,红蓼花及小鸟,用色夸张、情态生动,成为“提神”之笔,墨和色的交织互映,构成了饱满绮丽的画面。这“幻象”其实早已在齐白石的心底凝结成了“心象”,付诸笔端,生成为鲜活、率真、烂漫而又质朴的生命形态。此作满蕴文人画的精神特质,笔情墨韵间充分彰显了画家的心性。--END--文字来源:北京画院编《北京画院品读经典系列齐白石》本篇作者乐祥海图片来源:北京画院提供如若转载,请后台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15022.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