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办法 http://www.bdfyy999.com抒情散文的托物言志法
先看下面这段文字:
曹植与曹丕同是曹操之子,但曹植自小才智过人,所以曹操也非常宠爱他,一直想把曹植培养成帝王。但因为有人从中作梗,曹操未能如愿,让曹丕当上了开国皇帝。但曹丕当上皇帝后,一直担心他的弟弟(曹植)会篡位。所以,他一直把曹植当成“眼中钉”,总想加害于曹植。一天,他把曹植召进宫中,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之行以大法。曹丕没有想到的是,没等他把话说完,曹植就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他与曹植不就是那豆与豆萁吗?曹植在诗中托豆与豆萁抒发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这就是“托物言志法”,也称托物寓意法或托物抒情法。它是指借助富有某种显著特征的具体事物来寄托特定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这个“物”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想要运用“托物言志法”,必须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找准物志“相托点”,细致描写所托之物。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作者可以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可以取家畜、飞禽、走兽,拟人化地蕴含某种思想。可以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品质。也可以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形象化地反映一种思想感情。
例如《暗香残留》文中的一段:
当花瓣凋零,离开枝叶,为果实氤氲着的暗香,残留枝头。
我们便是那果实。我们摄取着满树花朵的芬芳与绽放在枝头的青春活力。却如那春草,倾其所有,也难报春晖。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课业的压力中挣扎,偶尔也会在迷茫中彷徨。父母的唠叨总以“为你好”的名义铺天盖地而来。也许如伊卡洛斯一样正追逐着太阳的我们,不该忘却那生长在土地的根,不该忽略甚至厌烦这善意的唠叨,而真正体会父母此刻与我们相一致的焦虑与他们天成的从未褪色的爱。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把“我们”比作果实,托果实来表达对根的感激之情。托物言志,婉转缠绵。
二、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多角度思维立意。
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运用托物言志法写作散文,我们要注意文章的立意。
1、顺向立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一些事物逐渐积淀成比较一致的情感倾向,诸如: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让人喜说;树叶飘零、鲜花凋谢惹人愁绪;昙花一现,让人感慨生命短暂,仙人掌耐旱生长,使人感叹生命顽强:乌鸦报丧,喜鹊报喜;鹦鹉人云亦云,狐狸狡猾多疑……作文时从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顺向立意。例如《人生如萍》中的一段: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托“浮萍”表达了人生如萍的哲理,“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自古以来,浮萍一直被作为漂浮的意向,本段的作者就是顺向立意。
2、逆向立意
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新。当然,“反弹”也要成曲调,切忌“乱弹”一气。例如《墙头草自述》中的一段:
剩余71%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1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