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崔永元谈柴静纪录片如果雾霾从此治好,还要


2月28日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搅动了舆论场,崔永元也为这位昔日同事和好友点了个赞,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直言柴静的《穹顶之下》比自己的转基因纪录片拍得好。在柴静的《穹顶之下》之前,年3月1日,崔永元发布了自己关于转基因的调查纪录片《转基因报告》,记录了美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提出质疑。从某种角度,崔永元和柴静的人生轨迹在这一步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都曾是中央电视台的明星主持,却都离开了令自己成名的主播台,走上独立调查、自费制作纪录片的道路。澎湃新闻:你看过片子了吗?崔永元:看了,其实柴静很早就告诉我她要拍这样一部片子,因为我之前做了“转基因”,也是放在网上播出,她也来和我聊过。我今天看完了,没想到她拍得这么细,功夫做得这么深,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其实挺佩服她的,你别看她瘦瘦小小的,其实是一个内心特别刚强、很有定力的女人,要不然凭她的本事随波逐流、去招摇早就不是现在这样了。她确实是读书人,有理想、也耐得住性子,非常难得。澎湃新闻:你们身上有很多相似性,都是主持人、同样央视辞职、同样自费拍了一部和中国民生息息相关的调查类纪录片,你看了应该感受和别人不一样吧?崔永元:虽然我拍的在前,但她拍的比我好。我的那部因为时间紧,拍的比较糙。其实我看完以后心情特别复杂。凭我对这些事情的了解,当然,我还不能确定她找到的这些依据是否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还要多看。但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或者普通的公民、愿意花这么大力气把这件事情尽量调查清楚,我就想问,我们那些相关的部门在忙什么?柴静问到的问题,包括得出的结论,都是在相关部门的研究里、或者负责人回答的,换个角度来讲就是他们都知道。这里面所有的来龙去脉他们都清楚。他们可以严格管理,制定规则,向更高的部门去呼吁,向公众去传播,用自己的手段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所有人面对镜头都表现得一脸的无奈,这个“我们管不了”、那个“制定得有缺陷”、那个“是拉动GDP的根本因素”,我觉得所有得无奈合起来表现出的态度,就是放纵。澎湃新闻:像片中一个山西的从没有吸烟史的女病人被开刀检查肺部,医生只是推测出因为环境污染导致肺癌,调查类纪录片是否应该抛出一个论点,就该找到确定的科学论证,而不是推测出论证?崔永元:这种根本没有可能,像医学上的探索,连医学科学本身都无法给出结论,他们也只是推测,用数据和临床说明可能性,或者说关联性很大,仅此而已。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医学发展的程度,像肺病%治愈的,几乎没有,可能只有一种,其他的都是缓解症状,用大家已经约定俗成的手段来治疗。

澎湃新闻:这部《穹顶之下》科普意义是否远大于调查意义?我之前采访过上海老科影导演项先尧,他对我说过他的一个构想,就是把像“雾霾”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用形象的方式、多种的手段给观众讲明白,柴静片中的这部分表达还是很有效果的。崔永元:从调查类纪录片来讲,我觉得她的片子没有问题。关于雾霾,她在我们以前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传达了更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是以前似是而非的,她给了一些可参照的观点。你提到项老师的设想,其实并不是一个人的想法,在国外会有公共频道来做,像英国BBC、日本的NHK,他们大量的时间都是用来做这样的事情,国内因为没有公共频道,所以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就是做纪录片,也要想着收视率,也要卖个好价钱,观众是不是爱看。他没有那个为公共服务的意识,或者说他没有责任和任务,而国外是有这个任务,每年必须50%或者70%来做这样的事情,至于你做这件事怎么能吸引观众,怎么让大众接受,那就是你身为这行的人,有没有这个本事而已。澎湃新闻:其实公众话题也是有纪录片人在做,只是一个普通纪录片导演做了“转基因”和“雾霾”没有点击率,但柴静和崔永元做的就有点击率。崔永元:但我们俩这样自掏腰包的人也少。我觉得还是因为她所呈现的是中国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就像我拍的转基因也是,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相关,你换个题材也不一定会







































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46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