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依然迷恋数学与绘画。因为,我是个“不太听话”的孩子。因为,我的成长,全靠“内驱”。
1
保持兴趣,不代表省略坚持与努力。
堂主:
上一篇《乐童记-如果你愿意等待》的剪影头图,戳中很多泪点,也许,大家都想起了自己孤独且艰辛的乐童之路。正因为我们走过,对于学习音乐是一条怎样的路,才深有体会。
家长:
你们一路走过,不为人知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吧,现在把这份辛酸换个快乐的方式传达给我们和孩子,所有的辛苦没有白费,付出必有回报。其实关于痛苦又坚持的话题值得讨论,孩子才养到7岁,我的经验不足,又深深觉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快乐的进行,只能试试看。
堂主:
这个话题一定要延伸讨论。保持兴趣,不代表过在程中可以省略那些必要的坚持与努力。在非黑即白的当下,要么拿高压当勤奋,要么拿纵容当快乐,难道学习之路如此简单就可以概括?大家也跟着忽左忽右,为什么?因为没有安全感,生怕给孩子选错了路,觉得从众就会安全。因为你也不了解这世界,所以更加没有自信。如此,孩子的格局在谁手里?不在老师手里,更不在学校手里,而在家长手里。这时候,你会要求老师还是要求自己?我会要求自己。这也是我用大量时间跟家长沟通的原因,哪怕要重复的告诉一位家长,你的孩子在音乐领域里多有天赋,只是你不知道。当然,我完全可以走“应试路线”,利润高,效果还“立竿见影”,反正你也不懂,何乐而不为?但,我选择“以音乐的方式做教育”,并不是为了你们,而是为那些,你们不懂得甚者没时间欣赏的孩子们。
家长:
说到我心里,内心摇摆的家长其实不在少数。我也是慢慢知道,欣赏孩子,做好自己,做更认真的选择,坚持该坚持的,寻找更一致的价值观。
我现在有一些明白为什么叫做慢乐堂了。家长的心态首先要平和,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
每个孩子的过程会有所不同,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带头大哥”——老师的功底。所以,如果说孩子的习惯是家长养成的,那么孩子的进步则是老师的影响了。
2
温柔不代表纵容,坚持不代表要挟。
家长:
谈一谈,如何微笑面对练琴要催的小朋友?我家小朋友一弹琴,就坐在琴凳上和我东拉西扯,我心里特别知道她想什么,觉得她好可爱。但我又不堪忍受如此没有质量的练习,对她说,再来两个高质量的吧。然后我躲到卧室里竖着耳朵听。她一个人也没法聊天,她觉得质量够高就行了。
家长:
我家娃上钢琴课的时候,老师讲课她东拉西扯,老师讲完了她没听进去,回家不主动练琴,练琴的时候就不会,怎么破?
堂主:
这需要练就一种本领,“温柔的坚持”。温柔不代表纵容,坚持不代表要挟。为啥在我的课上,他们照样“东拉西扯”?为啥我说的他们又都记住了?隔行如隔山,家长在家辅导,确实不易。什么是“高质量”?这是一个特别笼统的要求。孩子,需要非常具体并易于理解的引导。照本宣科,那叫有声读物。
分享一个我上钢琴课的例子,大家可以尝试。有一首很多钢琴教材都会收录的《日出》,出自《培尔金特》。孩子弹的很快,并且不连贯,我不会说,你弹的质量再高点,我也不会说,你看看乐谱上的速度标记和连线。我问他,你见过日出吗?他说见过。我问他日出是什么样的?在他大概描述之后,我又问他,日出是一下子跳出来的,还是慢慢升起来的?他说慢慢升起来的。我说,那也请你让你的太阳,慢慢升起来,而不是,慌慌张张的跳出来。
家长:
善于倾听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再能引导更是高要求呀。在辛老师这里把对音乐的兴趣培养起来,在别处学琴也行。
堂主:
音乐欣赏能力的缺失与匮乏,导致大部分孩子的演奏,如同“机器人”。也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自己的钢琴老师,有多少“好老师”,都被淹没在“功利的教育与焦虑的家长”中。
3
一通乱说,还是奇思妙想?
家长:
这次音乐会是爸爸带着去的,回来和我说,小朋友们在音乐会上一通乱说,可开心了。音乐是另外一种语言,刚刚开始接触的小朋友可能找不到共鸣,不会欣赏,展开想象力用心体会,可能反而是找到他们自己领悟方式的不二法门。
堂主:
请把“一通乱说”,改成“奇思妙想”。心理暗示,不可小觑。
家长:
昨天的音乐会很精彩啊!辛老师循循善诱。回来的车上听录的视频,一时想不起是哪个曲子。听着听着突然想起老师配合着音乐临场发挥的“一个碗、两个碗”,就想起是饭后的加沃特舞曲了。今晚小朋友刷牙时我正在回放《加?特舞曲》,她兴奋地跑过来,跟着曲子的节奏刷刷刷。
一开始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听着特像蚊子嗡嗡嗡,后来辛老师问有没有人觉得像蚊子,没好意思举手,以后大同学也要举手发言。配合小仓鼠的表演也很精彩,可惜没录下来。
堂主:
为了让你们印象深刻,我真该演一段蚊子。在联想环节中,大孩子的段位立刻升级,他说“白鹭”,我应“一行白鹭上青天”,他说“黄鹂”,我应“两只黄鹂鸣翠鸟”,教学相长,两全其美。
4
太子伴读,有得有失。
家长:太子伴读这个差事,既有成就感又有失落感。我们也在过程中不断修炼自己,也是一种成人式的成长。有时候,就是身为父母才爱之急,情之切。看来,需要经常来这里“洗心”,换角度,发现不同时段的孩子的美与瑕疵。
慢乐堂《音乐鉴赏课》导读:
慢乐堂音乐素养课家长笔记:《来自三十公里外的声音》
慢乐堂音乐素养课家长笔记:《四面八方的声音》
慢乐堂音乐素养课家长笔记:《图像时代的记录方式》
慢乐堂家长会:《音乐,不仅仅是谋生》
音乐素养课与导赏音乐会-播种,生根,发芽。
慢乐堂《儿童导赏音乐会》导读:
慢乐堂导赏音乐会介绍
慢乐堂小提琴音乐会-精彩回顾
慢乐堂大提琴音乐会-精彩回顾
慢乐堂低音提琴音乐会-精彩回顾
慢乐堂低音提琴音乐会-观后感
慢乐堂圆号音乐会-观后感
慢乐堂辛娜
不要在剪断翅膀后,还期望他飞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j/1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