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生态资源与绿色经济的嬗变转换石泉县甜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38801.html

走在石泉县中池镇茶里村的彩虹吊桥上,两侧的五彩风车随风旋转,清澈的河水从脚下流淌,如幕的山峦敞开怀抱,明媚的向日葵开出一片金黄,那一句“我在茶里,等风也等你”,让人不觉间融入在这乡野画卷。

茶里如其名,饱含诗情画意。清幽的竹林夹道河水两岸,形成一道屏障与迎池路遥相呼应,碧波荡漾的路家河像一条丝带环绕润泽着整个村庄,窈窕的白鹭在河岸闲庭漫步,赤嘴的朱鹮掠过广袤的稻田。在延绵起伏的桑海间,养蚕人一背篓一背篓摘满桑叶,为嗷嗷待哺的蚕宝宝们奔走辛劳。在成百箱整齐排列的蜂场,养蜂人忙着开箱取蜜,一脾脾醇厚细腻的蜂蜜从分蜜机中“摇”出,山林间萦绕着花的香甜。无论在田埂间,还是在产业园,勤劳质朴的茶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追随节气不停歇,也在学习探索新农业,在这里,传统的农耕延续传承,新型的产业开拓布局,如今的茶里既有自然天成、时光雕琢的美,也有勤耕细作、创新绘就的美,究其根源,是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立足生态优势找准发展路径

茶里村位于石泉县中池镇东北角,距离县城约35公里,村域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以山区为主,平均海拔米,气候温润,四季分明,远离城市喧嚣,尽享山泉滋养。全村耕地面积.23亩,林地面积亩,山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5%,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村域内流经池河支流路家河,常年丰沛水质清冽,鱼类物种多样。村域内至今存活朱鹮、白鹭、飞狐、蓝耳翠鸟、大鲵、铁甲树、银杏等珍稀物种,茶里村的优势在绿水青山,潜力在绿水青山。

年,村“两委”多次召集村民代表,讨论调整产业发展思路,经过多番考量,基于植被丰富、蜜源充足的自然条件,立足少数农户养蜂多年的产业基础,最终决定:全村产业走特色养殖、发展中蜂的路子。

方向既已明确,便须付诸行动。村“两委”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首先制定了《茶里村中蜂养殖发展规划》。利用帮扶单位安康市科技局、石泉县科协的部门优势和驻村契机,先后组织村民到宁陕县梨子园、皇冠镇、汉中佛坪县、四川阿坝等地的养蜂基地观摩学习,主动邀请陕西省养蜂协会专家到村做现场指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系统培训,农户基本掌握了养殖技术,树立了养蜂致富的信心。年全村18户农户养蜂已达到余箱,中蜂养殖已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转变发展模式抱团共克难关

探索的道路往往要经历坎坷。如何攻克技术难关、经受风险考验成为中蜂养殖面临的首要难题。村“两委”决定以村集体经济为龙头,探索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年1月,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陕西岭南蜂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蜂养殖合作协议》,共同筹建中蜂养殖繁育基地1处,按照合作社投资建设、企业代养管理、技术服务指导、年度绩效分红、订单收购帮销等经营模式,通过资源互补、技术共享、产品共销,加快中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初步实现了产业稳定持续、集体经济壮大、人才培育储备、农户致富增收的发展目标。

茶里人常说,“养好一箱蜂,胜种一亩地”。一箱蜂取二十斤的蜜,已超过传统种养殖的收益。茶里村发展中蜂产业一路走来,虽经历挫折和失败,却从未放弃,最关键是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坚持“抓党建、兴产业、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在选择产业、统一思想、整合资源、排忧解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发动党员干部示范先行,带领组织群众共建共享,创立了“茶里蜂蜜”农特产品,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年,全村基地养殖中蜂已达到余箱,带动农户养殖余箱,年产优质土蜂蜜0余斤,年繁育中蜂余群,产值达到30余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近千元的成效。茶里中蜂养殖繁育基地已被县列为重点特色产业基地,以引领全县中蜂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绿色经济实践获得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茶里村始终践行“两山”理论,因地制宜发展新农业新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启示:

生态优势转换经济优势,绿色资源催生绿色经济,前提是找准“切入口”和“转换点”。既要产足资源,又要跳出资源,要与市场对接,要跟本地生产力关联,注重可行性、成长性和经营性。发展绿色产业既不能“朝三暮四”,也不能“急功近利”,看准了、确定了,就要坚持发展不动摇,一届一届接着干,要能经受挫折,接受曲折,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产业振兴关键在于党的全面领导,在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更在于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党支部核心引领、党员干部带动示范和能人大户支撑。发展农业产业,生产力要素必须聚集和给力,科学技术、资金资本、人力资源、政策信息等,都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需要加强支持和保障。

作者:黎倩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j/13221.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