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蔡邕的翠鸟诗,汉代最后一个辞赋大家的


蔡邕,文学家、书法家,汉代最后一个辞赋大家。少年扬名乡里,中年驰骋朝堂;汉灵帝的阶下囚,董卓的座上客,只因说错了一句话,就成了王允的狱中鬼。

一、一只翠鸟

东汉末年,蔡邕避乱江南十二年,期间写下《翠鸟》一诗,诗曰:

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

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

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诗的意思是说:

庭院深深,角落里有一株美丽的石榴树;

火红的榴花,正在绿叶丛中热烈地绽放。

翠鸟喜欢这里,时时来此间相会。

在这里,它们感到了安全和宁静。

它们振动起翅膀,让自己的身形更加舒展;它们梳理着羽毛,让自己的容貌更加美丽。

顾盼之间,眼睛里满是生机勃勃的绿意;

跳跃之际,淡青色的身形在树影间闪动。

真是庆幸啊,逃脱了虞人的机弩,来到这蔼蔼的的庭院。

我尊敬的君子啊,一颗柔软心就托付给您了,希望在这里,我和我的爱人,能够平静地生活着,终老一生。

蔡邕以翠鸟自喻,那只翠鸟就是蔡邕。

小鸟象征他的弱小,美丽象征他的才华;“驯心”,是颠沛流离后的身心疲惫;“托君素”,说明他渴望保护,以求得平安和宁静。

二、脱离虎穴

蔡邕(年-年),文学家、书法家,汉代最后一个辞赋大家,精音律,通经史、善辞赋,擅书法。其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所创“飞白”书体,“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年),蔡邕46岁。此时,国中常有妖异现象发生,汉灵帝数问群臣而不得所以,以蔡邕通经史,再问蔡邕。并要求蔡邕上书,盛以墨囊,以防泄密。

只是汉灵帝太不谨慎,让身边的宦官看到了书中内容。那些蔡邕在书中所弹劾的人,便对其构陷,施以报复。汉灵帝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将其流放朔方。期间,蔡邕又两遭暗算,死里逃生。

次年大赦,汉灵帝爱其才华,准其回陈留。五原太守王智为之饯行,王智为中常侍王甫之弟。酒酣之际,王智起身,邀蔡邕并舞。蔡邕不耻王智为人,拒而不受。王智恼羞成怒,“囚徒安敢欺我!”暗中诬陷蔡邕诽谤朝廷。蔡邕惧怕获罪,遂亡命江海,寄身吴会十二年。

就是在这个期间,蔡邕写下《翠鸟》一诗。他几经生死,才“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以为能够“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了。

可是,他能吗?

三、再陷狼窝

时光静静地流逝。

转眼十二年过去,到了中平六年(年),蔡邕也已57岁高龄。这一年,汉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

董卓仰慕蔡邕的大名,征召蔡邕入朝为官。董卓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蔡邕焉能不知,便推说有病,不能前往。

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不过我转足之间事而已。”

没办法,蔡邕只好应命。

蔡邕初被任命为代理祭酒,旋即被举为高第,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董卓很尊重蔡邕,诸多大事,皆征询征询蔡邕的意见;每有盛大的宴会,都请蔡邕参加以唱赞颂。

此时的蔡邕,可谓极尽人臣之荣名。

只是如此好景,仅仅三年。

王司徒巧用连环计

初平三年(年),董卓被王允用计诛杀。

王允宴客,坐间蔡邕竟不意间说起董卓,且为之色变,颇有感叹之意。王允大怒,呵斥道:“董卓,是国之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作为臣子,你应该一同愤恨,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应有的操守!现在上天将其诛杀,你却心怀怜惜,岂不是与他同为谋逆!”于是将其交付廷尉下狱。

蔡邕上书谢罪,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而不得,死在狱中,年60岁。

经学家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蔡邕想要“雌雄保百龄”的梦想,终究还是一个梦。

四、父女同命

蔡邕膝下无子,唯一女名琰字文姬,即世所谓蔡文姬者。

如蔡邕一样,蔡文姬多才多艺,擅书法,精音律。

蔡文姬早年守寡,因无子嗣,归宁家中。

蔡邕死后三年,兴平二年(年),借董卓、李傕之乱,南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并生下两个孩子,直到建安十一年(年),曹操用金璧将其赎回,并嫁给董祀。

清代画家李坚绘《文姬思汉图》

当年,曹操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邕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j/15242.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