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今天爆料称央视知名女主持人柴静已离开央视,柴静好友、央视原主持人邱启明随后在个人微博上证实了此消息。至于离职原因,邱启明对媒体表示,这和柴静在央视主持的 一档节目《看见》停播不无关系。邱启明说,“我觉得这就类似一个再 的大厨,让你突然去端菜了,不让你在真正的空间里去施展专长的时候,提出离职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一名柴静“曾经的同事”称,对于柴静的离职,央视“挽留过,但没留住”,柴静目前“主要是在家带孩子”。
一条原本普通的消息,却在互联网上引发激辩。有网友认为柴静的离职“揭示了权势的一手遮天和真相难以纠察的局面”,“有良心的人在央视都呆不下去”。
一名媒体人离开原有供职单位,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它本不应成为新闻。但柴静不是一名普通的记者和主持人。从年抗击“非典”的报道开始,到后来主持央视《看见》栏目,柴静一直试图在作品中凸显人文关怀,其“文艺范”的采访风格备受
在此之前,柴静赴美生子的消息曾经引发过更大的轰动和更加激烈的网上骂战。实际上,柴静除了是一名突出的媒体人,她还是一个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她出于个人选择赴美生子也好,离开央视也好,对于一名女性而言都无可厚非。这一次柴静离职央视被一些人抬上道义高度,这当然与她的舆论形象一脉相承,她个人或许也不排斥,但从现实而言,很难说其中的个人因素究竟有多大。
记者天然地有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责任,部分记者的一些表现也常被视为对体制的不满甚至反抗,这使他们很容易被外界塑造成“悲情记者”,柴静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在中国社会的复杂转型期,微观社会和宏观社会有时候会出现摩擦,而一线采访记者是最容易感受到这种摩擦的人群之一。另一方面,以“理想主义”渲染悲情,在客观上让不少人知名度大大提升并因此获益。
有关“悲情记者”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被渲染成“幕后黑手”在作祟。但支撑所谓“理想主义被打压”解读的,往往出于想象而非现实。个人因素在职业选择中所扮演的角色容易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尊重柴静的个人选择,希望舆论可以还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部编辑)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费用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j/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