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柴静曹雪芹,只是ldquo试谴愚衷


解放周末:人们往往认为文学应该跌宕起伏。

柴静:这可能和我的趣味有关,我的趣味是比较现实主义,托尔斯泰和曹雪芹教给我的关于人的知识和采访的知识,多过任何教科书。

《红楼梦》也可以拍成通俗言情剧,大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好家伙,但真去看这本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是寻常的人生经验,隔了几百年也能感觉到男和女初相识的情愫,家族里的人都是寻常的。举个小例子,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突然说要搬出园去住了,这里曹雪芹用了一句话,“李纨看着尤氏一笑,尤氏看着李纨也一笑”。笔墨之间如果不琢磨,就过去了。这一笑是什么意思呢,抄检大观园后亲戚家的姑娘为了避嫌搬走了,还得找这个借口,不能明说。我“剽窃”了这个,我的书里老范和老郝那段,她俩的表情让我想到了这点,你看,隔了那么多年,人和人又相见了。这是夹缝文章,以前我看不到这些,如果我不是日积月累地看,也看不到这些。

解放周末:你看了多少遍《红楼梦》?

柴静:很难说,但我当年从湖南到北京就带了这一本书。

解放周末:女孩子爱看《红楼梦》可以理解,但你为什么又特别喜欢看《顾准文集》?

柴静:里面都是人么。我看《红楼梦》看的也不是传奇、言情,我看的是人性,我看的是平等,我看的是曹雪芹对于各种人物同时加以理解的深度。顾准对于经济和政治的研究,一切都是为了人,从人出发去研究,才能不去建立天上王国,老老实实尊重规律。托尔斯泰也是这样,所以他才能把《安娜·卡列尼娜》从通俗剧写成文学。回头一看,多少年过去了还会有共鸣,这才叫文学,消费一个故事就没意思了。

文学和新闻,都是“看见人”。

解放周末:对文学的理解与对新闻的认知,这两者的相通之处是什么?

柴静:都是“看见人”。一切事件都是人的结果。人永远是个寻常,一切人都在情理之中,只不过发生在身上的事情是在意料之外。

解放周末:以前你的采访似乎更多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巨流河》

  《西方政治思想史》

  《曾国藩嘉言钞》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安娜卡列宁娜》

  《失明症漫记》

  《顾准日记》,《顾准文集》

  《威尼斯日记》

  《歌德谈话录》

  《童年与故乡》

  《红楼梦》

  霍布斯《利维坦》

  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朱苏力的《送法下乡》

  亚瑟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

  《大明王朝七张面孔》

  《江城》

  《寻路中国》

  《倒转红轮》

  《乡关何处》

  《批评官员的尺度》

……

文图

网络

文图版权归原作者

本平台致力于推广普及《红楼梦》

柴静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j/39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