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威海市人民检察院周雪灵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句话吸引着我开始阅读柴静的《看见》。当我向朋友推荐《看见》时,有人曾经调侃地问我,你说《看见》适合“愤青”读还是“文艺青年”读啊,我说适合那个叫“公民”的人读,至今我仍然这么认为。作为一个学过法学的公民,自己 得意之处便是自认为有独立精神,就是胡适先生说过的“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的独立精神,这种独立精神时刻督促着你睁开蒙昧的双眼观察社世界,理解社会。
该书是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讲述在央视十年经历的自传性作品,内容涉及非典、汶川地震、药家鑫事件等众多曾在我们心中留下过深深印记的新闻话题以及有关征地拆迁、留守儿童等比较沉重、热门的社会话题。
吸引我的不是这些话题本身,毕竟我们都从当初的新闻热浪中穿行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柴静的文字、新闻背后的故事以及她在央视如何成长蜕变的过程等。
读柴静的文字,有一种自然的画面与情感浮出水面,戳中心口。一个个背后的画面从她的字里行间流出。总是微微的鼻酸,但也不哭,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跟着她的文字,在那些人群与往事里穿行。
新闻背后的故事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那些被放在风口浪尖上的人和事。如果我们愿意更耐心的看待那些我们觉得有资格唾骂和诅咒的人,与事,愿意更深入地去对话和聆听,可能会发现不一样的答案,内心的愤怒、不安或许会因为“全面地看见”而得以释放,我们的生活会少了些“惊悚”感,内心也会更安稳一些。
她说刚进央视时,失败来得象瀑布一样突然而持续。我估计那大概是她人生中最溃败的一段日子,完全没有方向、没有自信,做什么都是错。虽然她一直在成长,溃败感却总是再次袭来。大概每一次溃败都是成长前的退壳。在这本书里,你有很多次机会,看到她这样蜕,蜕了又蜕,总以为已经很好了。不,还得接着蜕。没有完的时候。然后她又开始成长,越来越沉静,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力量。这种越挫越勇,不服输,超越自我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面对命运,建设、争取、抗争,努力,不一定对,也不一定有用,但至少人生不会有遗憾。
另外一点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她与人沟通的能力:真诚,不达目的不罢休但又不失平和。一个生活在城市涉世不算太深的小姑娘,或深入最基层农村与农民在田间地头交流,或字字斟酌与有抵触情绪的新闻人物“较量”又不失平和,头脑清醒,思维缜密,最终达到采访目的,把真相呈现给观众。这一直是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的工作状态:面对嫌疑人,不管是认罪还是不认罪,不吼不叫,但每个问题都能言简意赅,直指事实真相,让案件真实无处可藏。离这一步还很远,但只要有责任心、用心、不怕费心、细心,应该就能前进一步,“看见”更多的真实。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武汉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j/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