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国家地理摄影师告诉你一张完美照片是怎么拍


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03/7189490.html
完美你可千万别想轻轻松松就能拍出《国家地理》里那些华丽丽的照片!本文中,摄影师CharlieHamiltonJames将为您详解他最近一次拍摄翠鸟的经历,以及他为捕捉到完美画面所做的所有准备。

撰文、摄影:CharlieHamiltonJames

“要拍摄这种题材, 次根本不可能拍好。你必须得不断调整。”如上图,闪光打得太多了,背景光线不足,阳光也不够。光线的平衡关系错了,翠鸟也模糊掉了,而且背景还失焦了。

  我很迷恋翠鸟,从七岁那年开始就迷上了。迄今为止,我拍摄、撰写了两本关于翠鸟的书,其中有一篇文章还刊登在了《国家地理》杂志上。

  因此,最近在执行《国家地理》任务的过程中,当我发现白腹鱼狗(beltedkingfisher,亦称作北美翠鸟)的鸟窝时,我还能有其他选择吗,必须要拍摄下来。

  幸运的是,我这次要拍摄的题材正是大黄石地区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物,而且我的任务也恰巧是拍摄切喉鳟(cutthroattrout)及其捕食者——其中就有白腹鱼狗。

HamiltonJames在傍晚时分拍摄了这张照片,想看看光线会不会好一点,但是,太阳照射到了翠鸟,而背景又失焦了。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画面。

  鸟窝旁边的河里到处都是切喉鳟,简直完美极了:鸟窝挖在河岸上,深约30厘米,里面还有幼鸟,而这一对白腹鱼狗会定期返回鸟巢,喂养幼鸟。

  这次《国家地理》在黄石地区的拍摄任务要求拍摄每一种动物的时候,必须要拍到其生活的背景和环境,也就是说,必须要用广角镜头拍摄动物特写。这类野生动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和叙事上都会令人感到兴奋,不过也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尤其是要拍摄身形较小、移动很快的鸟类时更为不易。

  我的任务就是要拍摄到一只嘴里叼着切喉鳟、飞向巢穴的白腹鱼狗,同时背景中还要有河谷的风光。

用帽子来检测在河岸鸟巢边上的布光。

  对我有利的拍摄条件是,这两只鸟会定期返回鸟巢,而且会遵循同一条飞行路线。不过,对我不利的条件是,两只鸟都很小、很怕人,而且飞得很快。

  鸟窝其实就是一个小洞,距离地面不到2米。上游是山景,不过被一棵倒下的树挡住了。下游的景色没那么让人振奋,不过却很整洁,因此我选择朝着下游的方向拍摄。

  两只鸟每隔30分钟就会返回一次。我不想打扰它们,因此远远地观察着。鸟儿飞走之后,我才走过去,在不被它们发现的情况下做些准备。

HamiltonJames(右)和他的助手KyleRosenburger在架设好设备之后,准备离开。照片中上部可以看到鸟窝。

摄影:GusHamiltonJames

  架设好装备之后,我并没有着急开始拍摄,而是选择让翠鸟先适应一下鸟窝外面的长枪短炮。

  我驾着小船来到了河对岸,隔着米左右的距离,用望远镜观察着翠鸟。终于可以拍摄了,不过还真的有点困难。我必须要在翠鸟飞入阴影区域之后、进入鸟窝之前的那一瞬间触发相机快门。

上图虽然构图很好,但鸟儿身下的部分光线太强了,因此看起来像是人工补过光。还有,在背景中,树丛上几乎没有光照。

经历了多次试拍之后,我总结出了拍到完美画面的几个要点:

?佳能1DX相机,架设在距离翠鸟飞行路线一米远的地方

?佳能24mm定焦镜头,设置成手动对焦

?光圈设置为f/14(目的是为了不让背景虚化)

?快门速度设置为1/秒(目的是与多盏闪光灯保持同步)

?ISO设置为,能获得 的图像质量

?将普威(PocketWizard)遥控引闪器连接到相机上

?在早晨拍摄,要等到河流光照较好,而河岸与鸟窝都处于阴影当中的时候

?用五盏不同的闪光灯,使打在鸟窝上的光线与自然光相匹配

?将位于鸟窝右侧的主闪光灯的闪光强度手动设定为1/16,并用热熔胶粘上一些松针,使光线产生散射。

?将位于鸟窝左侧的闪光灯的强度设定为1/32

?将第三盏闪光灯直接照在翠鸟的飞行路线上,强度设定为1/8,以便从鸟儿后面打光

?将另外两盏闪光灯放在鸟窝下面的地上,强度都设定为1/4,以便照亮河岸

终于成功拍到了一只白腹鱼狗叼着切喉鳟飞回鸟窝的画面。背景中,树丛上有少量光照,鸟儿身上的光照看起来也很自然,看起来跟阳光一样。

  当然,要拍摄这样一幅照片,肯定要花上好几天时间,而且还要等鸟儿出现在恰当的位置。不过,世事皆如此,坚持总有回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j/5538.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