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ldquo北漂rdquo鸟类如何


白斑医院排名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14286.html
作者

田瑞颖原本寒风来袭,便是鸟类南归之际,但随着气候变暖,众多罕见鸟类可能将北迁,面对这些突然到来的“北漂族”,许多地方还没划拨相应的“地皮”,人口稠密、工业化等问题将与鸟类“落户”形成矛盾。近日,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植团队与昆明市朱雀鸟类研究所(以下简称朱雀会)主持的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合作,利用近20多年来中国民间观鸟爱好者的观鸟记录,绘制了包含多种鸟类的高分辨率分布地图,并模拟了年这些鸟类的预测分布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该研究 作者、北京大学博士生胡若成告诉《中国科学报》:“这是我国类似研究中,首次使用高精度、大规模的公民科学数据集来讨论随着气候变暖,未来我国鸟类分布可能的变化以及保护优先区规划的问题。”

河北省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里成群的遗鸥在水边栖息。韩建国摄

让规划从事后走向事先

研究指出,未来50年,我国75%的鸟类可能扩大分布范围,向中国东北或西北高海拔地区迁徙。

然而,对于这75%的鸟类而言,如果未来适合的栖息地远离保护区或转向较发达地区,它们将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因为适宜的栖息地区可能存在偷猎、非法贸易、城市化和工业化等威胁。此外,随着气候变暖,25%的鸟类可能会面临越冬范围缩小的风险,其中作为濒危物种代表之一的丹顶鹤,在过去30年内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失去了92%的越冬范围,未来50年可能失去94%的越冬范围。“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约国,我国除了要在节能减排等工业领域采取有效措施外,还要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积极的适应性行动。随着气候变化,鸟类为追寻最合适的栖息地,分布范围也会随之改变,而目前建立的保护政策和保护地网络还不能应对未来的变化。”胡若成说,这项工作及时预测了鸟类的分布变化,为相关部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提供了证据和建议。

让数据从封闭走向共享

“我国目前有多种鸟类,以前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单个物种或几个物种的行为或分布区变化模式,没有大尺度和高精度的模拟。此外,很多物种在被发现后缺乏持久的跟踪研究,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明星物种领域,而对其他受威胁物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j/6671.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