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左按:
昨晚我的朋友圈里,复旦一位 的新闻学者也点评了柴静的《穹顶之下》。他说,“我并不把它当做严格的新闻报道作品,因为这是比较罕见的‘调查’(invstigation)和‘倡导’(advocacy)的结合”。
因为不是新闻报道作品,所以柴静可以豁免“新闻专业主义”的诘问。但是新问题就来了:因为“倡导”色彩较浓,柴静不得不面对“社会活动家”所要承受的苛责。
《博客天下》副主编熊太行这篇文章,以环保者戈尔和美国的言论空间为例,解剖了环保行动者在公共舆论中遇到的“私生活问题”。柴静所面临的苛责,若以“社会活动家”的尺度来衡量,似乎是很自然的。正常社会里,公众人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被批评,更别说“倡导者”必然会卷入利益的博弈。
正如另一位朋友赵楚所说,“柴静影片制作精良,引发了全社会对雾霾更大北京白癜风医院好新疆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