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浅读黄帝内经察颜观色,你什么脸色


苏子:五脏好不好,看看你的脸色就知道。

同事:什么?看脸色?那你看看我呗。

苏子:嗯~我看你这脸色发黑,你肾不好!

(办公室一阵哄笑,同事脸色由黑变红)

同事:你~额...(表情语言自己猜)

苏子:

五脏外荣于面色上的气色

黄帝内经中说到五脏外荣于面色上的气色,五脏的好坏,是否病变,将在我们脸色上体现出来,那么脸色与五脏是怎么对应的:

五色与五脏

白色——肺

赤色——心

青色——肝

黄色——脾

黑色——肾

当我们知道脸色与五脏的关系之后,就可以根据脸色来判断病症了。根据《黄帝内经》所说,面色的判断基础分为两种,一种是病入脏腑,无法治愈的“死症”;另一种是,病不严重,还有治疗的生机。

所谓“死症”:1、青黑,颜色像死草一样;2、黄色,颜色青黄;3、黑色,颜色如烟灰;4、红色,颜色黑红;5、白色,白如枯骨;

所谓“生机”:1、青:青如翠鸟的羽毛;2、红色,红如鸡冠的颜色;3、黄,黄如螃蟹肚皮的颜色;4、白,白如猪脂肪的颜色;5、黑,黑如乌鸦的羽毛。

五色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①者死,黄如枳实②者死,黑如炲③者死,赤如衃血④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青如翠羽⑤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⑥者生,黑如乌羽⑦者生。此五色见生也。

①草兹:青中带有枯黑之色;②枳实:中药名,色青黄;③炲:色如烟灰;④衃血:凝血,色黑红;⑤翠羽:翠鸟的羽毛;⑥豕膏:猪的脂肪;⑦乌羽:乌鸦的羽毛;

但是当小编读到这一段是时候,是有些懵懂和迷茫的,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以这样的颜色来判断病人还有没有救,是不准确的。小编认为它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判断病症的方法,而不能作为判断病症的标准。

面色与把脉

当然,关于病症的判断古代人也非常严谨。黄帝与岐伯有这样一段对话。他们在讨论观察病症与诊治的重要道理时,岐伯认为,观察病患的面色与诊脉都很重要。岐伯说大夫应该丢掉陋习,不断的学习望色与诊脉的新知识,积极进取才能达到上古真人的地步。

面色与脉象的关系

面青——脉象弦而急

面赤——脉象浮大而散

面黄——脉象中缓而大

面白——脉象浮涩而短

面黑——脉象沉濡而滑

并且,岐伯将问诊这个概念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选择安静的环境,关好门窗,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关系,打消患者的顾虑,让病人毫无心理负担的说出自己的病情。

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神。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何谓一?

岐伯曰:一者因问而得知。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门赛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曰:善。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展示了中国医学演进过程的精彩片断,从理论基础到诊疗实践的探讨,他们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13027.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