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外显雍容,内涵华贵,那些精细的金银首饰


金银,自古就被制成各类饰品,装点着人类的生活。金银首饰发展至清代,依然主要服务于宫廷生活和官宦贵胄等上层社会。以传统为基础,更有诸多创新,尤其在造型、纹饰和技法上,融入满族的审美特色,求新求变,突破前代的古朴之风,精细繁缛、高贵艳丽。而清宫饰品,是清代饰品的精华和核心,不仅体现了高超的制作工艺,也是清代宫廷奢华生活的缩影。后宫金银首饰的设计和加工制作,主要由养心殿造办处下属的撒花作、累丝作、镶嵌作等作坊承担。造型主要沿袭前代式样,也有一些新的改变。特别是满族妇女为点缀、美饰而创造出与之相应的流苏、扁方、勒子、指甲套等独具满族特色的首饰。此外,后妃头饰中还有勒子、钿花、疙瘩针、老鸦瓢、耳挖勺等满族特色的首饰,都是清宫后妃梳『两把头』用以固定、装饰发髻的。纹饰则繁密瑰丽,呈现出花团锦簇、层层叠叠的特色。题材多为草虫花卉、瓜果禽鸟,以及各种吉祥寓意的图案。如瓜瓞绵绵、凤凰牡丹、喜鹊登梅、孔雀开屏、蝙蝠(福)、蝉、石榴、葫芦等。制作工艺在继承明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烧蓝』『点翠』等新工艺。『烧蓝』是将矿物质釉料点烧在饰物上,成为一种玻璃状的蓝色釉。『点翠』是将翠鸟羽毛平覆于金银做成的底座上。这两种工艺,虽然产生于前代,但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翠兰之色,与黄金、白银相辉映,清丽华贵,溢彩流光,工艺复杂,价值不菲。因此清代的烧蓝、点翠饰品,大多集中在宫廷,亮丽的蓝色使清代的宫廷女子们显得更加高贵典雅。直至清代晚期,才始见于民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13903.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