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睥睨天下遁空门二八大山人读懂大


治疗白癜风方法 https://m.39.net/disease/a_j6vd4lu.html

读懂大师

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

谢先莹编著

睥睨天下遁空门(二)

—八大山人

巧救豆腐女

据说,在青云圃的附近有一豆腐女,美丽大方,远近闻名,她的父母常常以她为傲,眼看两夫妇年过半百,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虽十八有余,却舍不得让她出嫁。哪知事与愿违,重阳节到了,府台下乡祭祖路过豆腐店门口,无意中看到了豆腐女,被她的美色所迷准备强行掳人,不管两个老人如何哀求,最后还是把她强行抢回了家。事已成定局,无法挽回。两个老人终日以泪洗面,为保佑女儿平安,去青云谱里烧香拜佛。八大此时正在观里,听闻此事遂写了一封信交与二老,并告诉他们这是一幅画,只要把这个交给抚台夫人,一定能接回女儿。其实,这封信里并不只是一幅画,还附赠一首诗:

知足不知足,得福不知福。

墙外又有墙,屋上再做屋?

二老救女心切,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往府台大人家,求见府台夫人。府台夫人听说八大山人派人给她送画很是高兴,接过画来一看,脸色顿变,八大画了一只蜘蛛,配上题诗,暗喻府台大人在外拈花惹草。夫人于是向两位老人问明情况,差人把豆腐女释放回家,而且还臭骂了一顿府台大人。原来这位府台大人十分惧内,他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靠着老丈人的面子。八大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把豆腐女解救了出来。

清·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立轴纸本水墨

哭之笑之牛石慧

在八大山人甲子年时,开始在《行楷黄庭内景经》上出现“八大山人”的署款,其他名号弃之不用。而到了60岁时,署款“八”字带有了篆书的意味。

后世对于八大山人的署名有诸多解释和演绎,其中一种演绎较为流传,认为如果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哭之”“笑之”的字样,又仿佛是在向人表达国破家亡,痛苦悲伤的情绪。人们之所以联想到“哭之”“笑之”,源于《八大山人传》中记载,他突然会在自家门上写上一个“哑”字,佯装哑巴,不肯对人说话。可是却会突然大笑,又会突然大哭,甚至一边饮酒,一边大哭大笑,疯疯癫癫,不知为何。人们对他的研究往往都会从他身份出发,由此展开联想。他这种忽哭忽笑的行为,可能是他极度愤懑的情绪无法得到排解的原因。在后人看来,他的弟弟朱道明的署名“牛石慧”,也和他的“八大山人”有异曲同工的妙义。

当然,无论后世对八大的署名作何解释,那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清·八大山人《书法》册页纸本水墨

清·八大山人《书法》册页纸本水墨

残山剩水身

在八大山人晚年,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是其常常驻足的地方。北竺寺的方丈澹雪是八大山人的好友,两人友谊深厚。八大每次来到南昌,总是在此停留,很多想与八大见面,总是委托澹雪帮忙。澹雪也喜好书法,常常与八大交流心得,但澹雪本性方硬倔强,因说话得罪权贵,被其抓进监狱,死在狱中。澹雪死后,北竺寺被毁不复存在。八大山人无法排解心中的悲伤和寂寞,于是云游四处访友作画。这个时期的创作,达到了八大的鼎盛时期。

晚年的八大是在孤独与困苦中度过的。直到他去世,都一直居住在他在南昌城外搭建的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堂”。传说八大山人葬于南昌城外的英家山上,但另有《新建县志·西山志》载:八大山人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的猴岭一带。墓葬到底在哪,不得而知。

墨点无多泪点多

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创作新意的,遵从古人的笔法,却又开辟新境,董源、巨然、米芾、倪瓒、黄公望以至董其昌等人都是他学习的榜样。还以简练的形式创造出空旷的意境,笔墨精简,以少胜多,总是在一棵树、一枝花、一座山、一只鸟之间营造出一个空间。他的用笔奔放自然,苍劲圆秀。他能画形抒情,通过画面形象来表达真实的感情。他画的鸟和鱼这些动态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造型,要么鼓着腮帮子,要么瞪着眼睛,形态逼真,似乎在宣泄着某种情绪,而这些动物在气质表现上又是那么的可爱,露出勃勃生机。与之相反,八大在描绘山水、树石时,却让人感到残山剩水、老树枯枝的凄凉与冷清。一动一静,一热一冷,既表现了八大天真烂漫、率真一面,又见他的高雅与禅意。把他的画与他的身世相联系,可以看出八大内心既有纠结与愤慨,又有一种对命运不屈,不服输的坚毅。郑板桥就曾经这样说过八大:“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就是暗指他的心理活动。

三扇屏

据说当时八大的画名在江西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都以能得他的墨宝为荣。据传,一位县太爷为附庸风雅,想要八大山人为其作画,是春夏秋冬四景的山水画轴。八大山人答应了,哪知却只给他做了三幅画,且附言“四幅之中止得三幅呈上。八大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暗讽。

当然这样的故事不止一件。明末清初,宋荦投靠清朝,成为新王朝的官员。宋荦这个人非常喜欢画画,对八大山人极为仰慕,曾经多次托人想要求画一幅。然而,这样的一个投靠清廷的明朝官员,八大山人怎么可能给他好脸色呢?八大拒不见面,直到后来八大山人不胜其烦,终于答应为其画一幅凤鸟图。宋荦拿到画作之后,打开一看,画面上的凤鸟没有羽毛,秃头秃脑,既没有凤凰的华丽,也没有凤凰的高傲,咋一看,这只凤鸟就像是一只摇尾乞怜的哈巴鸟,滑稽之至。

编著者简介

谢先莹与一诚法师研习书画艺术(一诚法师,当代中国佛教著名高僧、禅门尊宿。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名誉主席。)

谢先莹,字仲璜,号不敏,又号云宬,男,年3月出生,河南省内乡县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鉴藏理论家、书画家。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书画鉴藏》、《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中国书画鉴藏必备》、《中国书画鉴藏与市场》、《读懂大师——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等。

更多著作的系列章节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15445.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