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文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浅近、朴素,文风恬淡、清新。“搭”乃“乘、坐”之意,可以搭船、搭车、搭飞机……搭的对象众多,可主体都是人。但本文搭船的主体却是一只小鸟,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赋予鸟儿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本文文字浅显,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经验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但作为习作单元的 篇课文,编者选文是以服务习作指导为主要目的。因此,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本文教学目标应指向习作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了解并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进而为习作奠定基础。
课文第2、第3、第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同角度展开,写作策略亦各不相同。第2自然段从静态角度描写翠鸟色彩之美;第3自然段以连续的问句述说作者的遐想,充满无限童趣;第4自然段则从动态角度写翠鸟捕鱼,突出动作之快,连续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作者细致人微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写作功底。
写作角度不同,教学策略亦应有所区别。教学第2自然段,建议在接触文本之前,通过对翠鸟图片的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其色彩之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再通过原文对照,发现文本描写的精妙。教学第3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展开遐想,并用一两句话完整地表达出来,再将几个学生的遐想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以体会连续问句带来的冲击力与语言表达效果。第4自然段教学可将微视频引人课堂,用动态的视频再现文本,一是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迅速,二是初步学习作者描写连续动作的方法。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11个。会认的生字中“父”字平时接触颇多,没有认读障碍;“鹦鹉”2字可用字族识字的方法,在用形声字识字法认读、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带有“鸟字旁”的生字,以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嘴、翠”2个字笔画较多,应做重点指导,教学时可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扩大课堂容量;“搭、沙、俏”3个字均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可只做一般性指导。
“父、吞“2个字结构简单,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和场景。
3.紧扣关键词、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建议第1课时完成板块一至板块三,第2课时完成板块四和板块五)
教学过程:
板块一“搭”字入手,整体感知
1.读题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字。(教师板书“搭”)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吗?是如何认识的?
预设1;与已经认识的“塔”字十分相似;
预设2:随父母旅游经常搭车、搭船,所以认识了“搭”字。
(2)你真棒,不仅认识字,还会给字组词---“搭车、搭船”。你能带大家读读字词吗?
引申: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总结:从刚才大家说的句子中,我们发现无论搭车还是搭船,主人公一般都是人,可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个搭船的特殊乘客,那是一只鸟。
教师板书,齐读课题。
(3)一只飞翔的小鸟成了乘船的客人,从中,你能感受作者对这只鸟怀着怎样的情感吗?学生交流感悟人对鸟的喜爱和人与鸟之间的和谐。
2.整体感知。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它为什么来到我们的船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它的?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体会文字的美妙与鸟儿的可爱吧!
(2)学生初读后,教师引导赏读文章开头与结尾。
①说说从文章开头结尾中获取的信息。
②重点理解为什么到文章末尾才交代鸟儿的名称。
提示:从鸟儿出现起,作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鸟儿身上,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