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跟我学雕漆冬至消寒静待春来


??清·乾隆

《九阳消寒图轴》缂丝

年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廿七

冬至

一年中 一个节气,

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

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在民间流传着“冬至如大年”的说法。

每年冬至日

北方民间都有吃羊肉馅饺子的习俗。

因为饺子形状像耳朵,

儿时父母总是哄骗我们

说:“吃了饺子不会冻掉耳朵。”

古人在这天除了要吃饺子,

还会开始做一种叫“染梅消寒”的游戏。

杨允孚《滦京杂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

“冬至日,贴梅花一枝于窗间,

佳人晓妆,

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即足,

变作杏花,即暖回矣。”

窗前女孩每天对镜梳妆时,

用胭脂点染一瓣梅花,

九九,八十一天后,

当白梅染成红杏,

春天自然而来。

这是多么美妙的画面。

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也同样记载:

日冬至,画素梅一枝

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

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十一月·围炉博古》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

在《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中

也同样描绘了宫中的美人

在寒冷的冬季

闲聚在暖炉旁的景象

??清梁诗正草书题诗

香阁冬来事渐无,

女红齐了共围炉,

评量名画关心处,

先展消寒九九图。

“染梅消寒”的习俗

是古人对春天的期盼,

也为寒冷的冬季生活

增添几分诗情画意,非常雅致。

旧藏雕漆器里以梅花为题材的器物也很多,

大多为明中期作品

??元·杨茂造

剔红梅花纹盘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此盘为元代名匠杨茂所造,

杨茂元代嘉兴府西塘杨汇人,

与张成同为故里,以剔红最得名

圆盘内梅花形开光,

雕梅花如书法一般线条提顿有力,富有生机。

??明中期

剔红四季花鸟纹方盘(冬)

高2·2cm口径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方盘为一组四个,分别雕刻代表

春季的玉兰山禽图,

夏季的芙蓉翠鸟图,

秋季的石榴蜻蜓图,

冬季的梅花喜鹊图。

??明中期

剔红映水梅花纹笔筒

高14.5cm口径11.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笔筒雕梅花枝萼颇繁,

有落瓣漂浮水面清逸有致,

内足有“乾隆年款”为清代后刻,而非原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剔红梅花纹圆盒多为明中期的作品,

多表现单枝梅花,构图简洁,体量娇小。

??高4.0厘米口径7.7厘米

??高2.7厘米口径8.6厘米

??高3.2厘米口径7.7厘米

??明中期

剔红梅花纹漆盒

高4.4厘米直径8.3厘米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部分图片

来自网络

剔红

消寒梅花小品制作中

-前导篇-

??张效裕

致力于雕漆事业34年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

雕漆的细腻,内省,静观、品味式的美

期待热爱手工艺,传统文化,追寻品质生活的你加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6206.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