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鸟类南飞,到底飞去哪了


文章转载自:科学大院岁月漫漫,候鸟总是秋去春来。秋天过后候鸟都去哪里了?春天见到的还是去年秋天的同一只鸟吗?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类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思考。在中国先秦时期,就有人对此产生了好奇。尤其是宫女和公主们,平日没有太多的消遣,她们就抓住宫中的家燕并为其系上彩帛,观察它们第二年是否还会回来。古希腊时期的欧洲人也对鸟类在冬天消失的现象进行了思考。亚里士多德从家燕衔泥筑巢这一行为中获得灵感,认为家燕会在冬天挖洞,躲在洞里冬眠,就像我们熟知的蛤蟆一样。哪怕从来没有人见过埋在地里的家燕,但由于亚里士多德代表的权威性,当时绝大多数人将这一说法奉为圭臬,不曾质疑。但自然的真理不会因为权威而改变。随着民智的进步,与亚里士多德的定论不一致的证据不断涌现。年,在鸟类迁徙研究史上非常 的一只白鹳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村庄附近。白鹳是欧洲常见的鸟类,而这只白鹳的传奇之处在于它的脖子上插着一支80cm左右长的箭,也可以说是矛。这种武器来源于非洲中部的一些部落。正是这支箭让人们知道了这只鸟的轨迹:它在冬天穿越地中海,到达非洲,倒霉地被非洲人击中,又活着飞回了欧洲。在这之后,人类又陆陆续续记载了24只身体带着箭的白鹳。这些倒霉又幸运的白鹳被称为Pfeilstorch,是德语中“arrowstork”,即“箭矢鹳”之意。 只Pfeilstorch如今以标本的形式存在德国罗斯托克大学。除去在鸟类迁徙研究史中的标志性意义,这些鸟自身的坚毅也值得纪念——中箭受伤之后,还需要从非洲的越冬地,穿越撒哈拉和地中海,跨越公里回到欧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6738.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