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流年记忆梁少波捕鸟记


点击上面蓝色字,每天一起品读经典原创美文~

梁少波(电白)

网络

捕鸟记

年少时经历过的许多趣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忘了,但与小伙儿捕鸟,却像刻在我的脑海里一样,常在眼前闪现。

小时候生活在乡村,下水捉鱼上山捕鸟这些事儿伙伴们是经常干的。夏天到了,树上的食物日渐丰富,正是鸟儿筑巢繁殖的季节。伙伴们利用放牛的空隙寻觅隐藏在树杈上的鸟窝,寻到了就在树身上做个记号,每隔几天观察一次鸟窝里雏鸟生长的情况,等雏鸟长出了翅膀,但还飞不起来,就捉回来用笼子养着。伙伴们都很勤快,不知疲倦地钻进村边三叔公的大竹园里捉虫子喂雏鸟。雏鸟饿了会吃力地抬起头,伸长脖子,嘴巴张得大大的。此时,将虫子放进张大的嘴巴里,雏鸟含着虫子用力咽几下就吞进了肚子,很有情趣,伙伴们都抢着喂。但由于雏鸟太嫩,生命还很脆弱,离开了鸟窝到了一个不适合生长的环境,以及不再得到母鸟的照顾,没几天就死掉了。

翠鸟的窝不是筑在树上的,而是在山边的悬崖处啄一个洞,在洞里筑巢产蛋。捉翠鸟不是捉雏鸟,而是抓母鸟。伙伴们在洞口的上方钉进一根约6公分长的小树枝,用一根二尺长的鱼网线的一端系着小树枝,另一端打一个洞口大的活结套着洞口,然后伙伴们就躲在不远处的树林里观察。翠鸟飞进或飞出洞口时,鸟脚就会被活结自动绑住,束手就擒。

鹧鸪鸟,块头与小母鸡一般大,村里人又叫鹧鸪鸡。该鸟不善于飞翔,喜欢藏在山上茂密的鲁萁草丛下。每到春夏交替,村后面的山上就会传来鹧鸪鸟清脆且有规律的叫声。每当此时,伙伴们就提着一张大鱼网,急不可耐地循着叫声的方向奔去,并根据叫声判断鹧鸪鸟所隐藏的位置,然后摊开大鱼网,由两人牵着静悄悄地靠近该位置,靠近得差不多了,就以最快的速度将该位置遮盖住。鹧鸪鸟受到了惊吓飞起来逃跑,正好被鱼网网住。鹧鸪鸟警惕性极高,不易捉到,我们经常扑空,不是判断位置不正确,就是鹧鸪鸟预先闻到了动静提前开溜了。有一次碰巧捉了一只,在其他伙伴面前炫耀了几年。

冬天的夜晚,寒风漫过整条村庄。三叔公的大竹园是个背风的地方,各种鸟类都喜欢选择在那里过夜。伙伴们用手电筒照明,轻手轻脚地寻找藏在竹枝上熟睡的小鸟,我们管这种捕鸟方法叫“照鸟”。天气越寒冷,鸟儿选择睡觉的竹枝就越低,运气好的话,会寻到低到伸手可及的,此时伸手捉便是了。手不可及的,就用“树胶枪”(一种自制的由小树杈和小鸡肠胶带组合成的弹弓,用小石块当子弹)射击。小伙儿中要数肥仔胜的射击最 ,每次都是让他来射,几乎百发百中。每晚“照鸟”都能捕获10多只不同品种的小鸟,之后带回去做宵夜打牙祭。

小时候村里村外各种小鸟多不胜数,任捉也捉不完。这些鸟不是濒危物种,不受保护。那时候生活艰苦,物质匮乏,伙伴们抓小鸟打牙祭,既增添童年乐趣,又补充营养,可谓一举两得。后来,某些酒店非法收购小鸟,造成过度捕杀,小鸟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保护生态环境,其中一些鸟类已被国家列为保护品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伙儿也懂得了爱护自然,不再捕捉小鸟了。但年少时捕捉小鸟的那一幕幕至今还停留在脑海里,抹不掉,挥不去。

作者简介:

梁少波,教育工作者。喜阅读,爱旅游,偶有文章见诸报刊及公众平台。是电白区作家协会理事。

《南粤作家》征稿启事:

中国·广州

《南粤作家》微刊平台,全力打造国内高端文学原创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兼顾纸刊,微刊所发作品均作为年选备选,欢迎来稿。

投稿要求:

1.原创小说、散文、评论不超过字(连载的小说除外)。

2.原创现代诗歌1-6首,行以内;古体诗10首以内,注明用韵;散文诗三章以内为宜,最多不超过六章。

3.来稿请附百字以内作者简介一份、个人生活照片一张。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南粤作家投稿+姓名+作品题目”。不愿被修改请注明。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8042.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