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朱耷荷花翠鸟图画意问难


荷人与您共同赏读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

荷花翠鸟图,(清)朱耷,册页(一开)纸本墨笔,纵35.5cm,横30.2cm,年代不详,私人藏。

这是一幅册页小品[1],画中仅有两柄荷、一羽翠鸟,数个看似不经意的墨点。再有,就是一首题画诗、落款、印章,以及,大片的空白。

注[1]:册页是书画作品的一种装裱形式,也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传统形制中的一种。书画册页是由宋代时受书籍册页装的影响出现的。作为一种书画小品,其尺幅不大、易于创作、易于保存的特点深受书画家和收藏家的喜爱。

诗曰: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

联系题画诗,细细品味画作,只觉得一切看似平常,实则大不寻常。

画面始于右下角,墨点浓淡参差,寓示这只是荷塘的一个小小角落。画外蜿蜒伸来弱弱(低垂着身子)的一柄荷箭和蕴含着巨大生命能量(你看它,绞转向上)的一支菡(hàn)萏(dàn),翠鸟敛翅立于弱弱的荷柄上,朝向画外的荷塘。

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

但是,您请再仔细瞧:

翠鸟低垂着头,长喙(huì)与荷柄相交,宛如长在上面的一团小墨块。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了。

这,显然是画家有意为之吧?归飞的翠鸟,为何如此忘我?翠鸟与荷柄的“胶连”,以及这种宁静的气氛,到底想传递些什么?

凝神再看:荷箭是那么纤细,荷柄也被翠鸟压成了弓形,摇摇欲坠、令人心生不安;而上面的“墨块”(翠鸟)却又如此凝神静气、稳稳当当。静与动、安与危的冲突在这里跃然纸上。

这个,大概是画家惨淡经营的结果吧!并且,这样的冲突,似乎又与诗句所说的“日日云无心”构成了某种新的“冲突”……

翠鸟右侧,从画外伸来一柄菡萏,蜿蜒挺至画面右上方,菡萏只露出一半,线条矫健、浑厚挺拔,与那条弱弱的荷柄大相径庭。

又是一处刚与柔的冲突。

这一刚一柔的两条弧线分别向相反的两角伸去,构成一个明显的“八”字形,与八大山人的款书“八”字遥相呼应,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

就好像有一千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纵是绞尽脑汁也难猜“对”八大山人的所思所想、笔墨意图。

然而,明知不可能,却又忍不住地要绞尽脑汁。

但有所得,必舞之蹈之,欣喜若狂。

如此翻来覆去,自虐亦复是自虐耶?

非也非也。

此乃赏画乐趣之所在也。

丁酉闰荷月初六

荷人

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97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