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翠鸟 > 翠鸟的天敌 > 野鸟摄影中ldquo飞版rdquo
当前位置: 翠鸟 > 翠鸟的天敌 > 野鸟摄影中ldquo飞版rdquo
野生鸟类摄影,必定会拍摄鸟类的各种行为,其中飞行的场景格外吸引人。猛禽展翅滑翔,翠鸟俯冲捕鱼,亦或鸻鹬群飞,都是 的拍摄题材。
但凝固各种飞行姿态,摄影师要很扎实的基本功,不少初拍鸟类的影人都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对焦,因为这是拍摄飞鸟中最难掌握的环节。下面分享的,就是自己拍摄积累下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大家更快入门。
有一点要说在前面,我主要使用佳能和奥林巴斯的器材,所以文中仅以它们的设置为例。其余尼康、宾得、sony、富士等,也可设置相同功能,参照各自厂家器材的说明书即可。
(黑耳鸢7D2+手持拍摄赵锷摄)
(普通翠鸟7D2+手持拍摄赵锷摄)
一、相机机身、镜头的选择
当然是 具有出色对焦功能机器。
对于佳能
全画幅机器:1DX(一代、二代)、5D(3、4代)或6D
ASP-H画幅的机器:1D4(小马四)
ASP-C画幅的机器:7D(一代、二代)、70D、80D
对于增倍镜有需求的,优先考虑1DX2,5D4,80D。这三款支持F8的对焦点数量大增,不再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中心点。
对于奥林巴斯或松下:
奥巴:EM5(一代、二代)、EM1(一代或马上要出的二代)、pen-F、EM10(一代、二代)
松下:GH4、GX7、GX8
而且M43系统的相机中,奥林巴斯拥有最为丰富的镜头群,还可以通过转接环实现镜头扩展,拥护者可是不在少数。
以上这些机器,对焦功能都能满足鸟类摄影的要求,各位选择时候,根据能力,买自己最能承担器材,往往才是 性价比的选择。
至于镜头,个人的喜好、经济承受能力、焦段、定焦变焦、相机画幅、原厂副厂,选择颇多,所以这里也不在多说。
当然除以上这些相机以外,其它型号的相机也可以用来拍摄。我自己就用过佳能D、60D等来拍摄,以前那些拍鸟的前辈,还用过40D等甚至更老的机器,同样出过很多漂亮的鸟类摄影作品。
总之,熟悉并用好手中的器材才是出片的关键。
二、确保器材的完好和 ,以及调整屈光度
大多数人在拍摄飞行鸟类之前,都会对器材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但我觉得这个提醒不多余,因为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悲剧。
我的一位拍摄鸟类的朋友,技术相当精湛,但有段时间他老是拍不好鸟类飞行的照片,就怀疑自己的技术退步了,热情大减,连续两个星期都没去摸相机拍鸟。直到后来一起出去,用了下他的镜头,我发现了问题。原来是镜头马达有跑焦现象,因此拍摄飞行的鸟类就会脱焦。经过调试校正,他又重拾拍鸟的信心,热情地投入了拍摄。
至于屈光度的调节,非常的简单。固定相机,打开显示屏,使用实时取景手动对准一个固定物体,再调回到取景器,通过取景框观察,转动旁边的滚轮来调节清晰度,直到你确认最清晰为止。这样一来,就保证手动对焦时,也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合焦。
确保器材完好和 ,调整好适合自己眼睛的屈光度,这是拍好的关键一步。
三、拍摄鸟类的快门设置
抓拍各种体型鸟类飞行的快门速度,并没有统一标准,有些摄影师为了强化动态之美,会采取慢门追拍等方法拍摄,甚至会用到很低的快门速度。但一般抓拍,我自己的经验是:
大型鸟类(猛禽、鹤类、雁鸭类等大型水鸟)抓拍速度应该不低于1/秒;
中型鸟类(如鹬类、鸥类等)抓拍速度应该不低于1/秒;
小型鸟类(如普通翠鸟、各种鸻等)抓拍速度应该不低于1/秒。
(蓑羽鹤大型鸟1DX+1.4X增倍镜+炮枕车拍赵锷摄)
(喜鹊中型鸟7D2+手持拍摄赵锷摄)
(普通楼燕小型鸟1DX+手持拍摄赵锷摄)
我们还要注意相机和鸟类所呈的角度,以拍摄猛禽等大型鸟为例:
一般呈90度垂直时(也就是正对拍摄鸟的侧面时),快门速度应设置高点,基本在1/秒以上;
随着相机视线靠近鸟的飞行路线,快门速度也可以适当降低到1/秒以下;
相机正对鸟头部,且鸟迎面飞来,快门速度甚至可以在1/秒或者更低。
(赤腹鹰90度侧面1DX+炮枕车拍赵锷摄)
(白头鹤90度侧面7D2+1.4X增倍镜+手持拍摄赵锷摄)
(暗绿背鸬鹚角度更大1DX+手持拍摄赵锷摄)
(赤腹鹰正面飞1DX+1.4X增倍镜+炮枕车拍赵锷摄)
以上都是参考,在实际拍摄中,不要拘泥于参数,要综合分析鸟类飞行路线、习性、环境等多种因素,然后设置相机,拍摄出凝固瞬间的各种精美照片。
四、选择对焦模式
(一)对焦模式的设置
对焦分为两种,一种是手动对焦,还有一种是自动对焦。我们这里主要讨论自动对焦的模式。当然手动对焦在鸟类摄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拍摄时有阻挡、背景杂乱或者光线昏暗甚至夜间拍摄时,自动对焦都会显得捉襟见肘。
自动对焦中,佳能主要有单点自动对焦(ONESHOT)、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AISERVO)、人工智能自动对焦(AIFOCUS)三种模式。我一般在拍摄飞鸟时,选择的是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AISERVO),这种对焦模式具有焦点预测功能,可以对移动主体持续自动跟焦,并且能够判断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趋势,适合拍摄距离快速变化的飞鸟。
把相机设置为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AISERVO)后,我们还要设置相机的追焦功能,来避免障碍物的干扰。因为在拍摄飞行中的鸟类时,主体移动加上相机追拍视角变换,会遇到树叶、建筑物、其它动物等物体忽然闯入视线,导致追焦失败,这就需要对追焦的参数进行设置,让对焦系统更好地跟踪飞鸟。设置路径各有不同,但基本参数调整如下:
1.追踪灵敏度为0
2.加速/减速追踪为2
3.自动对焦点自动切换为0
以上三个参数设置好以后,相机追焦会比之前靠谱得多,拍飞鸟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当然这也不是万能的,需要各位在平时多拍摄,多练习。
(黄苇鳽7D2+手持拍摄赵锷摄)
(二)对焦点/区的选择
以1DX和5D3为例,对焦点/区有6种选择模式:定点自动对焦、单点自动对焦、自动对焦点扩展(十字型)、自动对焦点扩展(正方形9点)、区域自动对焦、61点自动选择自动对焦。我一般习惯用自动对焦点扩展(十字型)和61点自动选择自动对焦,这两种拍摄飞鸟。
1、自动对焦点扩展(十字型)
拍摄飞鸟时其实不太容易,因为要保证对焦点持续落在鸟的身体、甚至是头部或眼睛上,非常的考验摄影师的追拍技术。但只要能对上,鸟片的精度就会较有保证。
我体力比较好,喜欢手持EFmmf4IS一代的镜头加机身拍摄飞鸟。因为这样比较灵活机动,所以我一般是在无目标鸟,野外搜寻时用这种方式进行拍摄。当然,有些摄影师喜欢用精确度更高的单点自动对焦,也是各自习惯的问题,只要熟悉了成功率都会很高。
(鹗十字型对焦5D3+1.4X增距镜+手持拍摄赵锷摄)
2、61点自动选择自动对焦
就是使用相机的全部对焦点, 限度发挥相机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AISERVO)的功能。我一般是在守拍区域,但又不可预测鸟类飞行方向时候多用这个对焦点/区的设置。
因为在对焦点区域内,一旦初期鸟被对上后,相机会以鸟作为目标不断追踪对焦,我们只要在跟踪时尽量保持鸟在对焦区域中,就可以追拍成功。
五、实用的小技巧
(一)、背钮AF-ON的运用
佳能相机背面有个AF-ON按钮,大家可以设置这个按钮为测光且自动对焦,然后关闭快门按钮的自动对焦功能。
在拍摄飞鸟的时候,按住AF-ON,对焦和测光系统开始工作。一但区域内的对焦点锁定飞鸟后,直接按快门键就可以马上拍摄。如快门键仍保留对焦功能,按住AF-ON持续对焦时,半按快门又会重新对焦。对到新的物体上,就会使得被摄主体脱焦,所以一定要取消快门键的对焦功能。
相比快门键半按对焦,全按拍照的默认方式,这种对焦拍摄分离的设置优势在于:
l在连拍中缩短对焦和拍摄的时间差,松开快门键也不影响持续的对焦。因为按住AF-ON就可让对焦系统持续跟踪鸟类,自己只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即可,无需每次松开快门,还要重新半按,等待对焦完成,再按下拍照。
l能够在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AISERVO)模式下对焦后构图。松开AF-ON,对焦即停止工作,再移动相机构图即可按下快门拍摄。
目前,很多国外比较专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都有运用AF-ON这个手段,成为重要的出片技巧之一。
(二)、点射方法
虽然当代相机连拍和对焦系统都有很大提高,但拍摄飞鸟时,鸟是不断运动的,可能也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如果过分依赖相机的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AISERVO)模式,全程持续对焦,那就可能造成被摄主体跑焦,哪怕是 的机器也不可能一直追焦锁定目标。
而按住不停地连拍虽然爽快,但相机连拍张数都有一定限制,达到上限后,就出现“卡壳”甚至无法进行拍摄,只能干着急,严重影响出片率。(编注:以RAW格式高速连拍,1DXII可以坚持12秒,5D4与7DII约3秒,70D只有可怜的2秒)
正确的做法是点射。按住AF-ON和快门键,追焦并连拍3-6张,同时松开两个键,停顿一下,再按住AF-ON重新对焦,连拍3-6张,如此往复。
中间这段暂停和对焦的时间,可以让你重新对准飞鸟,又让缓冲的照片数据写入储存卡中。这样就保证在抓拍飞鸟的整个过程中,拍摄都可以持续进行,追拍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点射多用于飞行不快的中大型鸟类,因为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重新对焦。对于飞行速度非常快的小鸟,就不用考虑点射了。因为重新对焦基本不可能,所以对上焦后就一拍到底。
(普通翠鸟实用技巧追焦17D2+手持拍摄赵锷摄)
(普通翠鸟实用技巧追焦27D2+手持拍摄赵锷摄)
(普通翠鸟实用技巧追焦37D2+手持拍摄赵锷摄)
六、C1-3,自定义档的设置
中高端单反相机的模式转盘上,都有一个或数个C档。在这个自定义模式下,你可以设置并保存任意功能。需要时,转动到C档即可让相机以你设置的状态工作。
比如我拍摄鸟类时全部都使用M档,所以在光圈、快门和ISO都可以快速的自由切换,增、减曝光等也可以实时控制。但面对某些特殊场景的抓拍时,人的反应、操作跟不上物体变化,所以还是需要预先设置好参数。这时候,C档就派上用场了。
以7DII的三个C档为例,我一般是这么设置:
C1主要是面对天空等大光比的场景。曝光可以设置过曝一点,因为鸟类相比于天空总是偏暗,ISO设置为你能够承受画质的 值。
C2主要是面对极其黑暗的场景下记录拍摄,不追求画质,以拍到为前提。曝光倾向于过曝,利于后期处理,ISO打到 。
C3的设置主要是拍摄两栖爬行动物和昆虫微距,就不细说了。
大家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置,但注意一定要针对自己经常会碰到的场景,利于拍摄。
七、巧用鹰眼红点瞄准器
长焦镜头视角窄,从肉眼发现目标,举起相机,再到真正从取景器中发现目标,是要花时间去调整的。景深也浅,mmf5.m远,景深只有13cm,就是说只有这13cm范围内的物体比较清晰。所以,或许你对准了方向,也不能立马确定。奥林巴斯为了解决长焦的瞄准难题,就推出了一款红点瞄准具EE-1。
(奥林巴斯系统装配EE-1后侧面观EM5+1.4X增倍镜+赵锷摄)
最早红点瞄准具并不是专为摄影而造,而是使用在枪械瞄准当中。与三点一线瞄准不同,内红点瞄具将瞄准圆点投射在镜面上,只要能够看到圆点覆盖目标,基本也就能拍到。而且你只是透过一片玻璃去观察,景深视野都很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和操作难度,可以极快地搜寻和对准目标。
(EE-1镜中红外点示意赵锷摄)
但瞄准具毕竟不是直接安装在镜头正中,和镜头的取景视角不同,根据摄物远近还是会有细微的误差, 进行提前预估,以获得最完美的瞄准精度。所以在每次使用前,都需要进行校准。
一般可以将它固定在一个稳固的三脚架上,用相机取景器找寻一个和接下来拍摄题材距离接近的物体,置于取景器的中央。接着打开EE-1的开关,调整到合适的亮度,使用调整旋钮将红色瞄准点投射到那个物体上。如此,校准就完成了。
EE-1可以安装在所有标准热靴上,本身和相机无任何通信,热靴仅为固定用,使用一枚纽扣电池供电,所有的相机都可使用,并非局限于奥林巴斯。
推荐大家配一个,用于抓拍鸟类飞行,成功率会提高很多。
(黑枕燕鸥奥林巴斯EM5+M.ZDED75-mmf4.8-6.7二代手持拍摄赵锷摄)
八、加强力量训练,保证手持拍摄
拍摄鸟类的是长焦镜头,体积大、重量重,一般拍摄者都喜欢把镜头架在汽车车窗的豆袋上,或者是定点守拍时固定在脚架上。我也会这样拍,但我大部分飞鸟还是来自手持拍摄。因为手持灵活机动,角度多变,适合运动中跟踪拍摄,且不受汽车、脚架的限制,是我 的拍摄方式。
但手持想拍好,也是需要后天的努力训练。我的器材是EFmmf4ISUSM,镜头有3.87公斤,加上相机7DII,大概总重量在5公斤左右。如果加上增距镜、电池手柄,或改为1DX拍摄,重量甚至大于5公斤。对我自己而言,整套器材手持拍摄在2-5分钟内完全没有问题,而拍摄飞鸟只是一瞬间的事。而我只要有空,都会去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也是为了提高手持稳定性。借用一句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自曝一张,佳能7D2+轻松手持赵锷摄)
写到 ,我希望上面这些拍摄飞鸟的经验会对大家有所帮助。但这仅仅是个人的使用心得,大家还要结合所用的器材、拍摄所处的环境、拍摄的鸟种,具体分析,合理运用技术拍摄鸟类飞行的美妙瞬间。
(白腹鹞7D2+手持拍摄赵锷摄)
,祝大家拍摄顺利,都能拍摄到自己喜欢的鸟类飞行照片。
鸟类飞行照片拍摄温馨提示:
大家在拍摄鸟类飞行照片时,请注意保持距离,把对鸟类的干扰降到 。不要使用引诱、追逐和驱赶等方式来获得鸟类飞行的照片。展示鸟的美丽,并不是只有所谓的“飞版”才能做到,其它行为同样展示了鸟类生活的多姿多彩。要记住,拍摄一张照片带来的满足,永远无法与拯救、保护这些自然精灵所带来的快乐相提并论。
更多精彩图文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1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