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交流叠加式推进动物主题习作教学的有效


叠加式推进:动物主题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余晓玮

(建德市洋安中心学校)

一、丰富体验,丰盈内容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话道出了作文的外延便是生活。动物主题习作的完成尤需丰富学生的生活。

1.亲历生活:养动物。

只有亲身接触,亲历过程,才能有细致观察,才能产生真实、深刻的感受;自己有了切身的体会,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小学生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也有过接触,但亲身经历、长时间陪伴饲养的机会很少,就算家中有小动物,他们也缺乏观察的意识。因此,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缺乏细节观察。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笔者就曾先后带领学生养了两周的蜗牛,让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形态与爬行;养了两个月的蚕,让学生观察并图文记录蚕从幼虫到蚕蛾的变化过程;养了一个学期的兔子,让学生全程亲历饲养过程:从初见兔子,到给兔子安家、称重、画像、取名;再到日常细致观察兔子的进食、活动、睡觉、排便;给得了皮肤霉菌病的兔子治疗,带它晒太阳、遛草地;一起制作兔子书签;分辨兔子雌雄,经历兔宝宝出生的惊喜与意外……喂养动物的经历给了学生独特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彼此交流发现和感受的欲望,并于无痕中引导学生从“无意观察”转向“有意观察”,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各年级与动物主题相关的拓展书目

2.阅读作品:拓见闻。

受诸多因素的限制,生活中很多体验学生不能一一亲历,而阅读恰能弥补这一缺憾,为学生打开广阔的世界,丰富其体验,丰盈其精神。在养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经历基础上,推荐学生更多地阅读与动物相关的作品,能很好实现阅读与生活体验的对接,促使学生将间接体验转化成生活经历,从而丰富体验,深化主题,内化生活。统编版教材,编者顺应儿童的天性,编入了大量和与动物相关的课文,如淘气的松鼠,可爱的珍珠鸟……不曾留意的,未曾见过的,阅读一篇篇课文就是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

除了课文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有关动物的作品(见上表),从而打开观察、思维与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这样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建立和动物之间的感情,掌握动物的足够丰富的原型,又可以实现语言的积累。

除了亲身饲养与阅读作品之外,熟悉动物、积累素材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观看《动物世界》这样的电视节目,或到大自然、动物园中去观察。

二、着眼要素,提升认知

动物主题习作,在现有《课标》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要求,教材中也没有安排系列的习作知识。教学中,需基于《课标》,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教材的编写特点,对接目标、明确内容、明晰方法,从而提升认知。

1.着眼于要素,对接目标。

《课标》指出: 学段要“留心周围事物”,第二学段要“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依据《课标》要求,基于单元习作要素,立足学生习作能力发展,动物主题习作教学的目标应为: 学段重在激发学生留心动物的兴趣;第二学段重在观察方法的指导,学习有序的表达,写出动物的特点;第三学段则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重在表达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动物主题习作并不是按照“在某一年级教完”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基于教材编写特点,围绕动物主题习作要素,确定学段目标,然后细分到某年级某单元中,把一个主题习作化为若干个小要素的微习作,再将一个个微习作勾连起来。每次习作相对独立,却又有内在关联,它们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由易到难递进编排,螺旋上升,最终达成习作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2.着眼于要素,明确内容。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的篇章页点明了习作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单元整组教学需着眼于习作要素来确定内容,尤其是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这是统编教材的一种新的单元编排方式,包括六个部分:导语、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其中篇章页的导语明确指出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留心观察”。着眼于这一要素,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就会有别于一般的阅读课文。

这两篇能集中体现单元习作要素的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一例动物一例植物,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搭船的鸟》侧重动态观察,以“外形+生活习性”来写。其中,第四自然段描写翠鸟捕鱼的画面,是训练动态观察与动作描写的很好范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迅速,更要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连续动作的方法。另外,第二自然段描写翠鸟外形和第三自然段连续发问的语段,也是指导学生模仿借鉴,优化习作品质的好资源。《金色的草地》侧重静态观察,写出了蒲公英的时序变化。

《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也是一例动物一例植物,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文字相对浅显一些。习作例文教学内容不同于精读课文,重在发挥例子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把观察所得写成一篇文章。要让学生有所启发:通过几件事情来写某一事物的特点是一种写法;分别写某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也是一种写法。

3.着眼于要素,明晰方法。

动物主题习作的基本要素是学习有序表达,写出动物特点,表达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每次单元习作其核心要素又有不同,而具体落实还需分解,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方法。动物主题习作的观察与表达方法,需根据习作要素各有侧重,体现由易到难的叠加推进:整体观察,写得有序;聚焦式观察,写得细致;多感官观察,写得鲜活;长时间观察,写出变化。

三、搭建支架,优化过程

习作过程是习作教学展开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最需要帮助的。习作支架集知识的内容与形式于一体,一头通向写作知识,另一头通向写作教学知识,还有另一头通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习作支架类型很多,观察记录单、思维导图、例文支架都是最契合动物主题习作特点和学生习作需求的。

1.观察记录,习得方法。

第二学段学生尚未经历系统的观察训练,更未掌握观察的基本技能,他们的观察往往是无目的、无序,表面、片面的。观察记录能有效引导学生从无意观察转向有意观察,提高观察质量,积累习作素材。

(1)图文结合,有序观察。

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往往始于外形的整体模糊的概念,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是基础。教师可以把有序观察渗透在观察记录单中。

记录单以画外形、标部位和文字描述的方式相结合,将有序观察渗透其中,首先体现为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引导;其次,具体到“部位”按从头到尾,从前往后的顺序观察;再次,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记录,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写; ,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使描写更形象、具体。

(2)表格+提示,细致观察。

动物的活动往往转瞬即逝,不易观察和感受到,若教师在学生观察时不加指导,没有明确指向,那么学生就很难从整体的显性观察转移到细节观察。如在观察兔子的过程中,教师需设计“表格+提示语”的观察记录单,提醒学生应观察什么,要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jj/10218.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