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悠悠诗社点评专栏第1期柳无烟老


白癜风初期有什么征兆 http://m.39.net/pf/a_4577569.html

点评专栏

作者

柳无烟编辑

青禾

无烟点评

伊通河早春

丽欣

三月晴光暖,春来河渐融。

鹅黄翻柳上,鸭绿漾波中。

车向岸边掠,筝从云际逢。

诗心舒放处,隐隐见归鸿。

无烟评:

首先作者所选韵部是一东韵部,这个韵部韵字发音中正,厚重,声响而不亮,更适合一些大开大合的场景或者历史场景描写。如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等。

相对来说,在个人情感细腻方面,就比其他韵部稍微欠缺一点(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多啰嗦)。

回头说本首,颈联的“逢”字韵,属于出韵。相逢的释义,属于二冬韵部。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心情是较为轻松舒畅的,那么尾句归鸿的消息,应当也是美好的。全篇章法结构处理的很好。

相对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处理略微欠一些细腻。如:颔联中的翻字和漾字虽然下了些功夫,但对于整联来说,起的作用不是很大。“鹅黄翻柳上,鸭绿漾波中”,鹅黄、鸭绿本指酒色,经古代诗人在诗句中的演化,逐步就演化成了春柳与春水的代指。从这方面来看,“鹅黄翻柳上,鸭绿漾波中”在表达上就欠缺了一些。句子虽美,但还可意蕴更丰富一些。王安石有句“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我们可以借此句而翻新,改成“鹅黄翻日下,鸭绿溢风中”。

颈联的掠字下的好,作者轻快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总体来说,整首诗是比较成功的。

无烟点评

昭仁寺大殿(新韵)

李福荣

龙蟠古邑壮尧天,宝刹雄奇映翠岚。

翘角飞檐凝伟丽,出神入化见心肝。

顶悬八卦星云醉,叠架九梁方寸衔。

莫道鲁班形迹邈,能工巨匠在民间。

无烟评:

首联与颌联四句中,尾三字,动词俱出现在一个位置上,欠一些考虑,使得句式僵化了些。

颔联在对仗方面欠缺一些工稳。心肝二字稍显笨拙。“出神入化”是成语,成语一般情况下不赞成直接入诗的。另外,出神入化应当从其他方面体现出来,直接写出来,容易使得读者失去想象空间。有索然无味之感。

颈联基本还在首联描写的雄奇中打转,没有跳脱出来,还在延续颔联的功能,就显得拖泥带水了些。

古诗中虽有中二联共侍一夫的情况,但那是建立在首联上句起,首联下句承的情况下而完成的。即便是共侍一夫的情况下,中二联也需要从角度上变化,而不是流水的写法。这个可自行去查阅古诗。

尾联的”能工巨匠”亦是成语,而且能工和巨匠的意义也嫌离的近了些。

总体上来看,全篇较为表面化,适当加一些人文历史或者地理特征,会丰富一些。

无烟点评

浪淘沙?春雨

戴松青(广东)

田野雨潇潇,青菜低摇,瓜藤尚负数斤挑。白鹭或嫌家太远,守住芭蕉。

徒步过溪桥,万亩禾苗,塘边岸柳正弯腰。兜里手机声忽起,老友相邀。

无烟评:

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是文人志士文化,虽不泛民间歌者,但这些不算主流。唐诗受盛唐文化、军事、民族大融合的影响,包容性、高瞻性、自信性,就行成了唐诗开阔丰韵的特点。即便是晚唐时期的诗歌在大体上还是衣钵传承的,即便官场斗争也很少以讥讽对方阵营为主的文字诗词出现。

到了宋代,由于始终没有完全统一,南宋更是局限于一隅的情况下,宋诗宋词就逐渐失去了开阔、自信的特征,多出了文人志士的骨气或者抑郁的特点。

到了元明清时期,由于少数民族拥有国家机器的时间占了大部分时间,这个时期,民族不自信就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讥讽一类诗词文化也相应的得到了一些空间。讥讽正是不自信的民族自我体现。同时期,一部分文人志士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自信逐渐的消磨,就给了所谓的群众田园文化相当大的空间和生存土壤。

到了民国,以至于现代,由于种种原因,民族自信还是未有达到唐代的高峰。所谓的田园诗也跟随着这种现象,失去了杨万里、王维、陶渊明等古人田园诗的真正意义。杨万里、王维、陶渊明等田园诗是建立在官场失意或者不满情况下的产物,所以才更加体会到田园的舒适与美好。这种失意或者不满间接的运用到诗词中,就使得田园诗诗意丰富起来。

而我们当代大多诗人包括爱好者,是没有前人这些经历的,所以写出的田园诗就渐渐失去了一种方向。那么这类田园诗词在规划上就会少了很多思路。大多作品也就失去了些些味道,多了些空洞。多的是流于表面化,流水账的形式。关于这类田园诗词,城市诗词,当代一些大家在探索中,就提供了一些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值得我们每个诗词爱好者去学习和利用的。代表人物像李子、赵缺、独孤食肉兽、发初履眉、金鱼、添雪斋等等,他们(她们)的作品,为了避免缺乏与前人人生经历不同,就在意像的运用上更加丰富起来,相应的弥补了古诗词中的一些内容缺陷。

回归本次交流上来。这首作品,就像前面所说,缺乏了古人的意蕴,结拍也流于了流水账形式,失去了为前面多拍真正意义上的补充或扩充。语言上的形象感也不够唯美,丰富。希望这位朋友去读读上面提到的当代代表作品,多注意他们的手法和现代形象语言的运用。

无烟点评

渔家傲?梦回田园

白增志

梦入田园天已晓,醒来唯叹此身老。

犹记那时天色好,霞未了,孤舟远唱渔家傲。

无烟评:

这首作品从音乐感和空间感方面相对上一首作品就好了许多。古代词牌不止表现在音乐上,每个词牌的取意也是各有来由的,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中而来。好多词牌名字,从表面来分析,就大概能知道适合写什么,表达如何的情感。像渔家傲、浪淘沙、浣溪沙、清平乐等等。

这首渔家傲的情感相对上首浪淘沙来说,选的词牌就更加适合一些。从音乐感上来说,仄韵上声去声也稍显活波一些。而平声韵特点是绵长,悠远(幽远)。渔家傲其中三字句的音节读起来也更快活灵动一些,也就为作品情感本身提供了一个相对适合的空间。

上阕中“梦入、醒来、犹记”三个词语为了联系前后句的关系,用的过于机械化了。只单方面的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下阕相对于上阕,就顺畅了许多。但归去一词,与上阕中的梦入、醒来还是犯了冲突啰嗦的毛病。

整体来看,下阕顺畅,应是先有之作。上阕的问题出在,为了迎合下阕而改动频繁所致。

无烟点评

蒲公英

但愿人长久

嫩叶芊芊碧,天涯处处开。

疏篱鸡犬闹,野径蝶蜂来。

清味沾谁手?黄花覆绿苔。

曛风携好梦,归去任由猜。

无烟评:

咏物诗思想大多与作者本身经历有关,之所以咏物,因兴致所起,于深思而归。兴致的原因,或因其某处外表特征,或因其生活习性,外在环境等与作者生活情感经历有相似之处,感动莫名才有动笔之念。

本首作品,大约不是因此而作,应是应制作品或者唱和类作品。

首联的“天涯处处开”,这个模糊的概念,没有更进一步去挖掘,以至于契合了很多物种的特点。如果以下各联中,由漂泊而处处开这个思路去照应一下,内容就会完整一些。

颔联上句游离于物体本身之外,没有为下句做依托。致使下句失去了上句的根本,使得蜂蝶来失去了方向。试上下句各改一字为例:疏篱鸡犬趣,野径蝶蜂猜。

这样就隐晦的用蒲公英把鸡犬与蜂蝶联系起来,进而可暗含蒲公英的漂泊之慨。

颈联“清味沾谁手?黄花覆绿苔”,这里亦属于游离状态,适用于好多的植物花朵形象。可以试试清味与蒲公英的药性医用性上来联系一下。从另一个角度上来完善或许更好一些。

尾联“曛风携好梦,归去任由猜”,由于前面没有写出蒲公英的特性,尾联的梦,猜二字失去了重要依托,不知梦之所起,不知猜之为何,就落在了空处。

无烟点评

寄语壬辰寒食前

塞外飘蓬(许立国)

疫疬已三霜,陋室栖身盼曙光。

寒食几多家国泪,诗怀一片壑丘章。

风中冰水显苍白,雨里草芽含嫩黄。

须待杜鹃千岭唤,野花招我抱春阳。

无烟评:

题目中的壬辰应是壬寅的笔误吧。?

首联上句以瘟疫事而起,以陋室栖身而衔接,稍嫌着急了些,以至于颔联的丘壑没了落脚之处。

颔联上句的家国下的大了些,家国泪多指国与国之间争端引起的创伤之泪。这次疫情虽有争端,民间虽互有侮辱之言,但基本还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没有引起国家与国家机器之间强迫类型的争端,所以家国泪用的大了些,有失公允。

丘壑写成壑丘,虽然意思未变,但背离了平时语言的大众逻辑习惯。虽不属于倒韵,但尽力避免为佳。如阴阳不能写成阳阴,左右不能写成下上一样。

颈联暗线已经与颔联发生了游离,也没有向颔联的家国泪和丘壑提供应有的土壤为生存环境,或者以颔联为基础去发展。

由于颈联的游离,使得尾联的希望之语就落在了空谈上。只草草与首联的盼曙光打了声招呼而已,就像人与路人之间的招呼,机械化,缺乏共同的情感基础一样。

无烟点评

春雨

庸夫

春雨潇潇荡浊尘,堤边翠柳绿茵茵。

桃花树树芯含露,红杏支支蕊吐珍。

风扫残云天地秀,昼清宿雾户庭新。

阴霾怎可常遮日,照亮东方亿万人。

无烟评:

首联的潇潇二字个人以为用于形容秋雨为佳。即便是潇洒这个词语,形容人的时候,其形象也大多是肥瘦适当的身材,而不是丰蕴更不是臃肿。春风过后的意向恰恰是万物丰蕴起来,与潇潇不是很适合。

浊字也下的不稳。说成污浊的话,就有刻意之嫌了。由于你以下内容也没注重到这个浊字上面来,浊尘之说从何而来呢?

建议改成静字或者净字:浊尘改慧尘。这样慧尘就为下面提到的花草树木提供了营养大餐。

颔联上下句的桃花杏树,物象过于单一化,露与珍取意也相近,使得对仗有合掌之嫌。建议其中一句取动物、人、飞鸟亦或禾苗在雨中、雨前、雨后的形态为佳。

颈联“风扫残云天地秀,昼清宿雾户庭新”,风的形象过于夸大,有失春风的形象感。

春风春雨的形象大多是温润。天地因为春风春雨温润而生秀,并不是因为风卷雾霾而露出真容。另颈联的过早地定向取意,大多时候是尾联的工作,有抢尾联市场的嫌疑。

再看尾联,是不是没有走出颈联的巢窠?

竖向对比一下看看,就会明白!

无烟点评

步韵白居易《南湖早春》

点墨李晶

云开雨霁放新晴,飞架虹桥耀眼明。

石上清泉穿岭过,亭前芳草绕阶生。

犹听翠鸟欢歌起,且看归鸿列字成。

妙手东君裁丽景,春光欲醉正怡情。

无烟评:

读完 感觉,就是清新满满,顺畅多多。从立意到布局再到用字,皆有用心之处。

首联“云开雨霁放新晴,飞架虹桥耀眼明”,飞字形象,天空一下子活络起来。

只是我是河北人,春天很少见到雨后彩虹,大多夏秋季节急雨过后才能出现。

颔联“石上清泉穿岭过,亭前芳草绕阶生”,上句穿字这个想象,明快动人。下句绕字虽有环绕之意,但感觉与上句的穿字的明快映衬不够,试试近字或者向字如何?

颈联“犹听翠鸟欢歌起,且看归鸿列字成”,稍嫌潦草,用心不够。

翠鸟归鸿与颔联中相对应位置的清泉芳草同一词性,少了错落感。当然这个是鸡蛋里挑骨头了。犹听且看两个词语下的随意了,也许是限于步韵的原因吧。

尾联“妙手东君裁丽景,春光欲醉正怡情”,收束有些蛇尾了。还停留在前面的内容中,没有拓展,像是做报告,前面回顾了创业的历程,后面对未来构想没有提出来,只是机械的对前面工作机械的做了个总结就散会了……最期待的分赃场面却没有一样。

又好比请客吃饭,满桌的珍馐佳肴,正看的食欲大起之时,你却宣布饭局到此结束,看到却没有吃到一样。

举个白居易的七律例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仔细体会这首,仔细体会一下尾联的妙处。

无烟点评

鹧鸪天望江南

东隅

小径弯弯花正开,竹篱夹道向东来。濛濛春雨蒙蒙雾,寂寂晨风寂寂台。

春依旧,柳新裁。江南客路许谁猜。老林竟艳香浓地,却是当年初到栽。

无烟评:

词填的较为流畅。赞一个!

首拍以花正开景入笔,正字下的好,暗中点明人常于此处。

次拍韵字接着一个来字,与首拍的开字搭配相得益彰,曾经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向字也下的极妙,向与来的搭配不止是景的描写,亦是两个人曾经而过的轻快和愉悦。为下阕的愁思奠定了基础,为下阕的空间穿插,上下阙空间的互动桥梁打好了坚实的地基。

歇拍的蒙蒙二字应是濛濛的笔误。雾字是对雨的修饰,虽与后面的台字对仗不工。但无伤雅致。这个雾字自有有其美感所在,缠绵的雨雾场景更加令人难以释怀(题外话,这么多叠词连用,还是取巧了些),所以后面的寂寂的叠加重复才有了落脚之处。

过拍两个三字句之景带入情感恰到好处。从上阕景中抽出一个线头,作为情感的切入点,这个手法正是鹧鸪天的写作要点之处。自然引出“江南客路许谁猜”这个过度,也应了题目中的望字(望字这个题字在全篇的体现上比较单一了些)。

结拍“老林香浓”回应首拍,手法老到。美好回忆尽于此出。至“却是当年初到栽”,拉回现实。在回环往复中戛然而止。令人不胜唏嘘。

鸡蛋里挑个骨头,不足之处,如有动景或者立体之景会更完美一些。

总之值得学习之处颇多,章法上可以为初学填写鹧鸪天这个词牌的范本!题目 改动一下。

无烟点评

沁园春过瞿塘峡白帝城怀古(苏轼体)

马利明(宁夏银川)

拔壁吞江,裁云劈浪,截雨浇荒。望山环白帝,巍峨隽秀,水旋滩瀑,涛险流觞。横跨高山,纵牵川鄂,雄伟瞿塘控大江。待开闸,似奔腾万马,踏浪飞缰。

峰峦叠嶂悠长。忆古圣、武侯谋拓疆。叹七擒孟获,千秋史载,三强鼎立,万古流芳。金殿遗孤,忠心可鉴,妙算神机日月光。俱往矣,正今非昔比,盛世辉煌。

无烟评:

首拍三个对仗气势渐蕴。首四字拔壁吞江的江字与后面的江字重韵是个瑕疵,当避。

续拍扇面对为下一拍蓄势亦见些些功底。旋字与险字的搭配为下阕擒孟获,鼎足而三的有惊埋下伏笔。

“雄伟瞿塘控大江”一拍顺势而为。控字尤其下的妙,不但令上一拍的惊险戛然而止,也为下阕擒孟获三足鼎立中的有惊无险预留了空间。

歇拍“待开闸”句蕴酿新的情感,为结拍的怀古而感今留下余地,手法亦可。

过拍“峰峦叠嶂悠长”,平平仄仄平平,音节见舒缓,情绪见悠长。自然过度到三国武侯史实,至叹字无可挑剔。

金殿(可酌)遗孤或另有所指,,,也未可知。

唯叹这个领字在扇面对一拍到七字句一拍未有落实。

七字句一拍“妙算神机日月光”,还在延续武侯的辉煌,未有宣布叹的结果,致使结拍“俱往矣”三字悬而未实。

结拍与歇拍呼应亦可。达到怀古咏今的目的。只是语言稍显语直露。

无烟点评

柳下有怀

彭诗云

曾种池边柳,今阴蔽日光。

梳风风细细,沥雨雨长长。

燕尾几回剪,莺声千里翔。

一枝柔在手,绿梦到家乡。

无烟评:

好诗!首联以见柳而忆曾种之柳切入,巧!

颌联“梳风风细细,沥雨雨长长”,两个风字、两个雨字的叠加亦见巧思也。

第二个风字过柳而成风丝(思)。

第二个雨亦是同样的手段,值得学习。

颈联“燕尾几回剪,莺声千里翔”,以常见之景,常闻之声做媒介,平实之中见情,大拙是巧也。莺声映衬人声之妙,与似笨实佳的普通叙述相得益彰。

尾联“一枝柔在手,绿梦到家乡”,一字和绿字的妙处无需多言,今人多有解释。但在通篇朴实无华的光环下,反而失去了一些亮度。虽其中一两个字有些瑕疵,但瑕不掩瑜。

无烟点评

{以“梨花淡白柳深青”入句}(孤雁格)

爱琴海

梨花淡白柳深青,总有乡思一望生。

临水分红愁细细,踏泥沾绿喜盈盈。

日斜始觉春声远,身醉犹闻燕语轻。

莫把离怀漫裁剪,此时心境此时情。

无烟评:

首联由题句而发感思,并立意亦属常见手法。

颌联“临水分红愁细细,踏泥沾绿喜盈盈”,红字下的不稳。来的突兀。

颈联“日斜始觉春声远,身醉犹闻燕语轻”,日斜有些问题,如表每日之黄昏,当与春声渐远没有直接关系。如表季节之太阳,又觉荒谬,因春天去了,日头在视觉上会相应的离我们而正些。

尾联“莫把离怀漫裁剪,此时心境此时情”,裁剪用比较的到位,与上联的燕语轻互为呼应。

尾句有些偷懒。

另前三联韵字俱为动词,略微嫌动景多些, 有一处韵字改一名词。这样搭配,不但使得动静适宜,而且衍生出的情感层次会更深一些。

无烟点评

七绝寻春

叙情诗

溪桥撑伞奈孤身,底事风吹辨不真。

又是杨花初起落。雨丝滴碎读春人。

无烟评:

这首在顺畅方面还可以。但也暴露了一个综合的问题。网络写手一般都这样去写。

有了好的构思吧,就缺了章法上的圆润,章法上没问题了吧,就缺了字词的细腻。

首句的奈字这个叹息,个人感觉下的过早。次句的“底事”在以下的句子中也没有任何一处具体体现。前后字词照应是诗词必备的手法。

雨中的柳絮的形态,出了问题。这都属于平时观察事物不认真造成。

尾句的碎字也下得不好,影子可以滴碎,,,人怎么可能滴碎?

再有雨丝是线状物的比喻,这个意像只能是用线的基本特征去写才好。怎么会碎呢?

无烟点评

七绝春月

叙情诗

微绮蟾辉燕语轻,谁家女子动诗声。

纱窗初落幽思起,犹忆当时月半明。

无烟评:

女子之声似燕语之声,这个前后的搭配,颇有些想象力,但现实社会,见蟾光时,已经听不到燕子的声音。试想,燕子在农村半夜如果叫唤,主人早就把它赶跑了。所以,首句脱离实际了。

当然,夜晚偶有燕子呢喃之声,但与你所表达女子的莺声燕语那种清脆悦耳是不相符的。

尾句的“月半明”属于不必要的重复。应当从月光下曾经经过的另一个小场景去描写才好。

作者简介

点评老师简介:

柳无烟,河北鄚州人。诗词爱好者。

往期回顾

1、悠悠诗社丨群英荟萃(49期)

2、悠悠诗社

诗家:王长军

3、悠悠诗社丨群英荟萃(48期)

4、悠悠诗社

诗家:曾昭成

白金财

初心不改,善行天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jj/11148.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