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十年前,北京有一个著名的老男人饭局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shiyi)

作者:拾遗

拾遗物语

“吃什么、在哪吃,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 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世上 吃的永远是人。”《舌尖上的中国1、2》总导演陈晓卿说。

——谨以此文,致敬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那些情真意切的饭局

年,北京发生了哪些大事?

大多数人只记得一件——非典。

那一年,很多人都在家憋傻了。

非典一过,“报复性”反弹就开始了。

各种各样的饭局,像野草般蔓延开来。

北京文化圈,逐渐形成了一个 饭局——老男人饭局。

最常来常往的人,有张立宪、王小峰、陈晓卿、罗永浩、杨葵、全勇先、王小山、牟森。

偶尔客串的有柴静、陈晓楠、冯唐、野夫、周云蓬、和菜头等一大溜混迹京师的才子才女。

▲张立宪,别名“老六”,《读库》创办人。

饭局最初的组织者基本是这三人:

要么是“没有味觉”的作家老六,

要么是“颓而不废”的出版人杨葵,

要么是“戴三个表”的《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

“那时候,我管饭局叫饭辙。”王小峰说。

听上去有点惨兮兮,其实真是惨兮兮。

喜欢点菜的老六,总能把饭馆最难吃的菜点出来。

“跟他一起吃饭,有回到旧社会的感觉。”王小峰说。

老六点菜那真叫一个绝,

拿起厚厚菜单,用六秒钟浏览一遍,

然后对服务员说:每页第六个菜各点一份。

菜端上来,大家殷勤地谈天说地,就是不动筷子。

饭局结束,菜端上来时什么样, 还是什么样。

▲王小峰,别名“王三表”,《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为了避免老六每次都把饭局演变成茶话会,

参加饭局的人到场 件事就是把菜单藏起来。”

那年正月十五,小峰组织了一个鞭炮局。

坐上桌,杨葵说:“咱俩先去买炮吧!”

路上,小峰一拍大腿:“遭了,忘了藏菜单。”

等两人买完鞭炮回来,菜已经上桌。

饭桌上,齐刷刷地摆着六种白菜。

“得,不用说,又是老六的杰作。”

▲杨葵,别名“老颓”, 出版人。

但老六有两绝活,无人能出其右。

一个是“饭局通知”。

其他人发通知要么是写实主义:

“某日某点,某某生日,恳请光临。”

要么就是“能饮一杯无”这样酸不溜丢的话。

但老六的通知常常别开生面:

“今晚俺请哥几个吃顿赔罪酒,某某点,某某地,万望带着面子和酒量前来。”

“明晚几个老男人喝一杯,请庄严回复,以便统计人数。嗯哼。”

“明晚某地,吃某某,该饭馆脾气特大,望勿迟到。”

“今晚某点,零星小摄,某地,迟到了砸你家玻璃。”

▲王小山,起点中文网文化部总编辑。

老六另一绝活是“来宾介绍”。

因常有新客加入,所以开筷之前,

需要有人来介绍一下“参会”嘉宾。

老六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司仪”之职。

他能凭借强大的记忆功能,

准确地背诵在座某位诗人最经典的句子。

或说出在座某位导演最得意的桥段,

像单口相声般把每个人介绍得妙趣横生。

哪怕你刚刚在三分钟前认识老六,

他也能发掘你的闪光人格,

把你介绍得入木三分。

好些陌生人就这样在老六的逗趣介绍中,

有了好感、做了朋友、成了恋人、结了婚。

“没有老六的介绍,这个城市会游荡多少孤魂野鬼。”小峰说。

介绍已毕,老六翘起兰花指,

高喊一声:“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安全
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jj/3039.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