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http://pf.39.net/bdfyy/tslf/语中有义
文中有情
一年级第五单元
7、大小多少
寿阳县城内小学张亚琼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由4小节组成。每小节有两行, 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配合儿歌,有4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学习过简单的反义词,因此对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学生能大致明白意思,且教材中出示了大量的插图具体体现了所比较内容,因此学生在比对的理解上较容易。但学生对量词不太能理解。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孩子多读课文多练习说话。
教学目标
1.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旁2个偏旁。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课件,学生比较,语句要完整。
2.通过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可见,大小、高矮、多少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今天我们要通过比一比来看看谁大谁小,谁多谁少.
教师板书课题并教学“小”和“少”字。学生齐读课题并书空笔顺,学习生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
2.指导读正确、流利:
分小节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读正确、同桌互相读、小组比赛读。
三、认识事物,学习偏旁、字词。
(一)、文中提到不少动物和水果,再读课文,边读边圈出它们的名称。
课件出示:黄牛、猫、鸭子、鸟、苹果、枣、杏子、桃。
(二)、齐读儿歌 小节,学习这一小节中的偏旁、字词。
1、学习反犬旁
(1)读读“猫”字,这里面藏着一个新偏旁:反犬旁。
(2)这里还有几个字,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课件出示:狗、狼、猪、狗。
(3)看来,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
2、学习生字“牛”
(1)“牛”是象形字。中间的一竖表示牛面,上面表示牛角,下面表示牛耳。它和我们现在的“牛”字长得多像啊!
(2)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书写、组词。
(三)、齐读儿歌第二小节,学习这一小节中的偏旁、字词。
1、学习鸟字旁
(1)读读“鸭”字,这里也有个新偏旁:鸟字旁。
(2)你能猜出鸟字旁一般和什么有关吗?
(3)鸟字旁一般和鸟有关,大多数是鸟的名字。出示:鸡、鸭、鹅。
3.朗读课文 小节,指导写字。
2、学习“鸟”。
(1)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有个小口诀能帮你写好这一笔:竖短、横平、折斜、勾翘。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鸟”字。
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就像小鸟长在头上的羽毛,可以写立一点,第二笔横折钩从撇尖起笔,钩要短,给里面的点留地儿。第三笔点就像小鸟的眼睛,要和钩错开写,竖折折钩要封住口,写宽,橫要长出来。
四、朗读儿歌一、二小节,学习量词
1、头和只的区别
2、群和只的区别
五、课后练习,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写了《大小多少》这首儿歌。让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读读儿歌的 、二小节。儿歌里出现了许多小动物,这节课,水果宝宝们也要登场了。
二、朗读童谣,认识字词,积累量词。
(—)、齐读诗歌第三、四小节,找到水果名称,读一读。
(二)、学习生字“果”
(1)“果”上面部分是果实,下面是树木,树上结满果实就是“果”字。看,我们的汉字多么神奇有趣啊!
(2)教师讲解,学生书写
(三)、学习量词“颗”、“堆”
(1)介绍量词“颗”,区分“颗”与“棵”。
(1)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
(2)小而圆的东西就可以用“颗”表示。
(3)谁来填一填这个量词?
课件出示:一()树
(4)虽然也是“棵”,但这两个字不一样,表示的物体也不一样,“棵”一般用在植物类。
(四)、介绍量词“堆”
(1)看图:杏子为啥比桃多?
(2)认识了解“堆”,看来“堆”是表示数量多的人或物品的。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填空背诵儿歌。
(2)看图背诵儿歌。
四、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自编的儿歌,生自由朗读。
2.量词训练
二年级第五单元
坐井观天
(第二课时)
城内小学巩婷婷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3.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导入。
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
2.开火车个别认读。
3.师问: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坐井观天)
二、回忆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鸟和青蛙在争论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
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看看一直在井底的青蛙和天空飞翔的小鸟,他们的第二次、第三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1)自读第二次对话,分别用“”和“”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出示两幅图: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理解青蛙的话。
①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
②比较下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更好?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在比较朗读之后,感受原句( 句)中用了感叹句和反问句语气表达更为强烈,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
(3)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无边无际就是“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我们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4)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第三次对话:
(1)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2)这次对话,提示语都加了“笑了”,青蛙的笑和小鸟的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青蛙的笑,说明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
小鸟的笑,是小鸟笑青蛙的自以为是,笑青蛙明明是弄错了,却还是固执己见。
(3)用“一……就……”说话。
一下课,同学们就跑出教室,奔到操场上做游戏。
(4)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四、教师小结。
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有多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要善于听取别人的
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巩固提高。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4、课后请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天有多大?看事物要全面
青蛙井口那么大目光短浅
三年级第五单元
搭船的鸟
寿阳县城西小学赵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一、检查朗读,复习引入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师生评价,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谈话导入:上节课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标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记下自己弄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探究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美丽)从哪些句子看出?(想象交流)(板书:美丽)
(课件出示13)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板书:毛色: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抓住翠鸟的什么来写?(外形)分别从哪些方面?(羽毛、翅膀、长嘴)(板书:羽毛、翅膀、长嘴)
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14)翠鸟图片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的问句。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5)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过渡:啊,这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知道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吗?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出示16)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指导朗读,说说从加点的字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加点的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是描写翠鸟什么动作的词语(捉鱼动作的词语)(板书:冲飞衔站吞)
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什么?(翠鸟动作敏捷。)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动作敏捷)
(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课件出示17)翠鸟捕鱼时的图片。
鼓励学生带着翠鸟的动作朗读课文。
(4)(课件出示18)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课件配乐)
三、总结运用,拓展延伸
1.作者描写翠鸟,主要抓住什么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2.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外形和动作描写一写。
3.课下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把你认为最美的语句抄在小本子上。
15搭船的鸟
羽毛:翠绿
外形:美丽翅膀:带点蓝色
长嘴:红色
冲飞衔站吞
动作:敏捷
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语中有义文里有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jj/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