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论语》上有一句话说:“君子不重,则不威。”作为一国之君或者各级领导干部,若是言行不庄重,就会没有威仪,也不会让百姓生起尊重之心。
汉代杨雄在《法言》篇讲到修身时提出,人应该取“四重”,即“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行重则有德。”这是说行为很庄重,就会显得有德行、很稳重。不符合于礼的行为绝不去做,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慎重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德行。
北宋时,开国皇帝赵匡胤居安思危、崇尚节俭,因此奠定了大宋基业。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魏国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鸟的羽毛做装饰的短上衣入宫。赵匡胤看了之后十分气愤,他对公主说:“你把这件衣服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的羽毛作装饰了。”公主听了之后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用不了几根羽毛。”赵匡胤正色说道:“你说的不对,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人看了也都会纷纷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的价格便会上涨了。商人有利可图,就会从四处辗转贩运翠鸟。这要杀伤多少鸟啊,你千万不能开此奢华之端。”公主听了赵匡胤的话,连忙叩谢父皇的教诲。
孔子曾说过:“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君子的行为是百姓跟从的标准,如果在上者不去做不应该做的、违礼的事,百姓又怎么可能做这些违礼的事呢!孔子的这一观点也为很多的君王所学习效仿。
赵匡胤以节俭为本,以身作则并且约束家人的做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士大夫们也竞相以节约自勉。原本州县官上任时 浪费,讲究排场,现在这样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很多只穿着草鞋,拄着木杖徒步而行。在赵匡胤的带领之下,他之后的几个君王也都很好地延续了他简朴的作风。
还有一个是宋仁宗的故事。宋仁宗有一次对身边的近臣说:“我昨夜因为睡不着觉,突然感到饥肠辘辘,非常想吃烧羊肉。”近臣就说:“皇帝您既然想吃,为什么不传旨要一个烧羊肉呢?”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要一只烧羊肉算得了什么呢?为什么要强忍着不吃呢?宋仁宗回答说:“我怕我一旦传旨索要烧羊肉,从此以后就会成为惯例,即使不是每天都有烧羊肉吃,也是常常会有。这个风气一开,不知道有多少羊被宰杀。”所以仁宗就说:“岂可不忍此一夕之饥,而启日后无穷之杀戮。”我怎能不忍受这一晚的饥饿,而去开启日后无穷无尽的杀戮呢?宋仁宗贵为天子,别说他要烧羊肉,就是要几只羊那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他害怕这个先例一开,很多人投其所好,那就不知道要宰杀多少只羊了。
宋仁宗他还非常节俭,平日私下休闲时,常常是穿那种洗了又洗的衣服。他的帷帐、被子都没有加纹绣,只用一般的布帛。有一次,有人向宋仁宗呈献了二十八枚蛤蜊。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壳类海产品,一枚就价值一千钱。宋仁宗说:“我这一用筷,就要花费二十八千钱,我怎能够忍受啊!”
可见,宋仁宗被称为“仁宗”,确实是名副其实。他的仁爱之心不仅推及万民百姓,甚至推及到动物身上了。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万物与我一体”的观念。古话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宋仁宗的这种仁爱之心把这句话表现出来了。试想,他的这种仁爱之心怎么会不感动百姓呢?
宋仁宗做事的敬慎态度,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他自己是皇帝,一个动作一个旨意会产生很大的后果。所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敬慎,而正是从他这样的行为中,他的德行自然显现了。
(节选自海口广播电视台大型人文节目《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十八集)
观看节目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jj/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