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我收藏的苏州老学校连载21


写在前面:

一、《我收藏的苏州老学校》,是小荷创始人冯斌老师(河马国王)前几年的一部作品。

二、冯老师喜欢教育,也喜欢收藏,因此教育收藏成了他的一大乐事。这部关于苏州老学校的图书,就是他多年收藏的见证。遗憾的是,那些老学校,或已不复存在,但因有了冯老师的收藏,那些教育时光才得以定格为永恒,为后人所传颂。

三、另,年10月1日,中秋国庆佳节,倾注了冯老师数年收藏心血的“毕业证书·苏州老学校博物馆”,在小荷中园湖西三院隆重开馆,在现代化的园区金鸡湖畔,树立起了一座文化地标,其亦为 家老学校博物馆,展示了自清末至当代,苏州及其他省市、港澳台地区的毕业证书,很多是 次展出,弥足珍贵!其亦将成为冯老师教育收藏的文化窗口!

四、经冯老师同意与授权,本网即日起,开始连载《我收藏的苏州老学校》,以期新教师及其他人士明晓苏州乃至全国教育的昨天和童年——知道“我是谁”,明白“哪里来”,亦启发今人思考教育的今天与明天——要到“哪里去”!

五、敬请读者欣赏!

“作文狗”网编辑部

年10月深秋

--------------------------------------------------------------------

《我收藏的苏州老学校》第二十一辑

“新学百年,府学千年”,此为苏州高级中学本年“校庆”的宣传口号,很是激昂人心,颇有“高大上”的气势与味道。本期,特选择与“苏高中”有关的几件教育藏品,以示敬意。

一、“苏高中”的民国作业本

此作业本的收藏,已不知何年何月,但内中的故事却大有妙趣。

前期本杂志的文中,笔者介绍了苏州 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为当时的“苏州第九中学”,亦即今天的“苏高中”而撰写的升级版书法教学读本《楷书初阶》,很是为费老服务教育的精神所感动。此次的“苏高中”民国作业本,竟然与他老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业本各校自主设计、自主印制和自主使用,在民国教育大兴盛的氛围中,应该算得是亮点之一。于是,在苏州,当时的数十所中小学便纷纷各展才艺、百花齐放——反正校内有美术人才,设计个作业本练习册啥的,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苏高中”便也有了自己的“苏中产品”。

这本“苏中产品”,整体设计很是朴素,但实话实说,没啥创意。除了封面的中心部分,有校徽的点缀之外,就谈不上什么诗情画意了。唯有封面的灰色用纸,与今天彩色铜板纸的作业本大不相同,宛若村姑与靓妹之别,仿佛村居与豪宅之异。

作业本的原主人,是一位名“李佩蘅”的学生,封面上有其签名,字迹娟秀,寓意雅吉,该是当时苏高中的一名女生无疑。但其与费老有何联系,此作业本又如何到达费老的手中,成为他的一本《小广告剪贴集》,笔者无可知道。但猜想,其中必会藏着一个简单而又让人感兴趣的故事。“人物人物”,“人”,总是与“物”紧紧相连。当两者相遇,便生成了所谓的情趣和“故事”。

此作业本,有十六个页码。封二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的铅笔广告,一看设计,就见其功底不浅,花了心思的;且推销的商品,还是来自德国的“洋货”——翠鸟牌铅笔——可见当时商务人的“世界商贸意识”,生意做大了。当然,你自己的生意做大了,“大商人”便也会找上门来,跟你强强联手。

内文的原样没啥好讲,作业本就是作业本的样儿,几条横线和空格而已。但有价值的是,一旦到了费老手中,成了他的《小广告剪贴集》,这样一本普通的作业本,就成了《美术世界万花筒》。其中,费老费心费力、点滴搜集、恒而不辍,剪贴了许多本该丢弃的图案、花色、漫画等应用美术类的作品。他的本意大概是在学习和借鉴。

在作业本的封底,费老不仅有自己的署名,还分类编号:此为“教科书插图”,编号“”——看来,此类的“剪贴集”,数量一定不少,当年,年轻的“费老”求知欲望之强,持恒精神之韧,可见一斑。

费老的祖籍并非苏州,是抗战爆发之后,年来苏州定居的。年,他出生于浙江湖州。读私塾、进书院,识文断字、四书五经,等等,接受了当时中国少年最初的传统文化熏陶和教育。后来不知怎的,他爱上了画画。三十多岁的人了,还到当时上海的一家“白鹅绘画学校”去学线条和色彩。然后,就开始了他绘画与书法的人生之路。

这本“资料集”的封面上,有“三十三年六月,贴起”的字样,表现出费老的文人之风,做什么事都那么细致和用心,无意间就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不必为了该物品的存世和肇始年月去考证辩伪,费心费力。三十三年六月,是民国的算法,加上十一年,是年的6月。笔者查了资料,其时,费老应该算是上海滩上,一家名“万叶书店”的“编外”员工,做些图画范本、应用美术等图书的创编工作。另外,还接些沪苏两地广告设计的“杂活”;同时,他开始画漫画。当时的费老还不是“费老”,四十岁左右,正当壮年。他频繁往来于苏沪之间,车马劳顿、披星戴月;奔波行走、殚精竭虑;为生计,也为理想和事业。那时,他的书法之路好像还没有确定,名气也还不响。但我们从“苏高中”作业本上的那几行小字,已经约略看出他书法自成一家的早期风韵。

费老非“苏高中”毕业,亦未曾在该校任教,但一本《楷书初阶》的课外读物,另加上此《小广告剪贴集》而无意间留存下来的“苏高中”作业本,却让两者有了联系,也为苏高中留下一段“校史佳话”。

看偶然,实必然。费老,属于苏州!

二、年,苏高中的家长“邀请书”

“为了抓好学生校外毛主席学习小组,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我校决定: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小组,这是当前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的必要措施。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无论在校内或者校外,无产阶级不去管,资产阶级就要去管。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激烈搏斗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场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的仗,显然不能只靠学校几个教师去打,一定要发动群众,一起来打。为此,我们除业已取得街道、里弄党组织革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外,迫切希望得到革命家长的积极配合,为此定于8月2日下午2时,在南门里革委召开革命家长座谈会,届时请准时参加。”

——以上摘录的,是署名为“苏州市第九中学里革会”,一份《家长邀请书》的全文内容,日期为:年7月29日。收信人的称呼为:航运公司党组织革委会转张林家长。显然,学生的姓名叫“张林”。

此藏品惜无信封,应该是先由学校寄至学生家长单位,后由单位转交于学生家长的。张林同学的家长当时应该在“苏州航运公司”工作无疑。

此信长宽如现在的A4纸大小,纸质较差,薄如轻纱,几可透明。可见当时学校中,宣传条件及教育投入的困难和资金匮乏,即使堂堂的“千年府学”,亦莫能外。

此信油印而成。信中的日期和姓名等,皆手书填入。当然, 少不了一枚大红印章,惜印泥不浓,字迹不清,但图章全称大致可见,内容为:

苏州市第九中学革命委员会

写信的年代是特殊时期,寄信的时间是八月暑假。想必是校方利用了暑假的非教学时段,召集部分家长开个会,问问暑假中的孩子生活,再布置一点暑假中的教育任务; ,当然会作一点提醒和唠叨,诸如不能下河游泳、不能沾染资产阶级的奢靡之风、不能看黄色书籍、防止一小撮坏人搞破坏之类,等等。总之,即使是放假期间,阶级斗争的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阶级斗争松一松,阶级敌人就要攻一攻”!正诚如信中所言:“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无论在校内或者校外,无产阶级不去管,资产阶级就要去管。”

这篇充满了文革语言和斗争风格的“邀请书”,出自苏高中的何人之手,已不可知。这样的内容和文字,几乎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模板和标本。写得如此拙劣和可笑,万不能说“苏高中”的老师没有水平。当时,不要“ 水平”,只要“ 觉悟”。

在信的上端位置,自然少不了印上一段“毛主席语录”,全文如下:

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

——“伟大 ”说让我们管,你不应该配合配合吗,亲爱的“革命家长”?

◇年苏高中的民国作业本封面◇苏高中的民国作业本封底◇年“苏州九中”的家长邀请书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11874.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