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收藏品鉴这些宝贝有无收藏价值看看专家


1元代灰陶马塑像体现古代马匹配饰文化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活动地域,北方民族多以“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等游牧、狩猎方式为主要生产形态,马在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于是在漫长的时间中孕育了深厚的马文化。马文化发展到蒙元时期更是蔚为大观,各种与马有关的文物,马鞍、马饰件、马塑像等等,应有尽有。“这是一匹灰色陶土烧就的马塑像,腹部中空,看起来和真正的马匹没有什么差别,鞍具齐全的站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自己的主人。但是它的细节塑造十分逼真,也算颇有趣味。是我极为喜爱的一件藏品。我特意拿出它,希望和其他收藏爱好者交流切磋。”收藏爱好者乌力吉说。收藏爱好者金先生:马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好马,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喜爱和崇尚。马成就了战争的恢宏气势和史诗般的壮烈;而在战争之外,农耕、运输、出游等各种日常活动中都可以看到马的身影。国人对马的喜爱甚至催生了相马术,更有大量的故事、传说与马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都成为古代陶瓷器物中马的表现素材与灵感的来源,陶制马塑像是古玩圈中比较常见的种类。收藏爱好者王先生:这个雕像的质地是灰陶的。这种陶制马塑像也有等级之分,挂釉色的最好,其次是灰陶,再次是红陶。陶器的颜色和陶土的成分以及烧成气氛有一定关系。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铁的化合物,它起着助熔的作用,能降低陶器的烧成温度,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中,能使陶器呈现各种色泽。收藏爱好者杨女士:陶制马塑像及其类似制品在很多朝代的墓葬中都有出土,但是各个朝代的作品都有不同特征。比如说汉代的马比较瘦,唐代和汉代相反,不管是马匹还是人们都比较丰满,这匹马符合元代陶马的特点,更加注重写实性。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宝舰:这是一尊十分写实的元代灰陶马形陶像,没有运用过多艺术表现手法,受到工匠手艺限制,马匹的两条后腿稍显僵硬,但整的来看对于细节表现极其到位。比如说固定马鞍和马匹的绳索,绳索和绳索之间的花结,马匹头部的鬃毛等等。看马的腹部中间和靠近马尾处有空洞,应该是工匠手工制作而成。这个陶像比较有特色的是马镫。人们一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其实马镫看似不起眼,其实也该算作一大发明。它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在元朝统治时期,他们的骑兵在欧亚地区少逢敌手就跟马鞍和马镫有很大关系。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指出:“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马镫又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对中原马文化的意义不言而喻。马镫也有自己发展过程,我国最初的马镫只有单独的一个,垂系马鞍的革带也很短。骑士上马之后,马镫就没有实际用途了。古人在原始马镫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制作出真正的马镫,就是现在的双马镫,一开始马镫的面积较窄,在这之后马镫的受力面积越来越大,更好操作。可以说这尊元代灰陶马塑像,真实体现了元代马匹配饰文化。2手工制作蒙古马靴工艺精美手工制作蒙古马靴品鉴专家:王文秀(内蒙古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委托人:于先生去年在外地的一个古玩市场上,我看上了这双手工缝制的蒙古马靴,觉得这个靴子很朴实,古色古香的,虽然由于时间久远靴子显得有点旧,但是看起来却很可爱。自己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看出来它的价值。希望品鉴专家能够为我答疑解惑。专家鉴评:蒙古族喜欢穿靴子与蒙古族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蒙古族自古以来都很注重保护环境。过去蒙古族长年在草原穿着靴子,蒙古靴子鞋尖上翘,鞋子顶部呈三角形,这在草地上行走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草原的破坏,相反如果穿平底鞋或运动鞋等其他鞋类在草原上行走会出现走过的印迹,虽然不明显,但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来的,相反穿蒙古靴子则不会。常见的靴子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布靴多用高级布料做成,绣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图案。皮靴用牛皮制作,有旧式新式两种。毡靴用羊毛或牛毛等模压而成。蒙古靴子穿着保暖,骑乘时护腿、护踝,又便于行走,能够张扬蒙古族男士的威猛气概。这双靴子是手工缝制的布靴,使用的是蒙古族的传统刺绣,色彩搭配艳丽,无拘无束的蒙古族刺绣,尽情地利用彩线抒发自己的情感。在配色上,以原色为主,渡色为辅,因而色彩明快、淳厚。很多绣品在黑底色、红底色上直接用大红大绿绣成,色彩对比强烈,富有光泽。刺绣不单是一门传统刺绣技艺,它渗透在历史文化里,也渗透在蒙古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据史料记载,在元朝以前,古代蒙古族在生活中极为注重刺绣艺术,并且应用范围很广,如耳套、帽子、衣服袖口、衣领、大襟、蒙古袍的边饰、花鞋、靴子以及生活中所用的荷包、碗袋、飘带、摔跤服、毡袜腰边、枕套、蒙古包等。靴子的刺绣工艺精美,保存完整,具有较高收藏价值。3人造玉石雕件收藏价值不高人造玉石雕件品鉴专家:戴德昇(内蒙古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玉器专家)委托人:王先生这是朋友送给我的玉石雕件,说是和田白玉的,由于我对玉石不是很了解,不知道玉石的材质,请专家予以品鉴。专家鉴评:这件玉石雕件并不是和田玉材质的,而是人造白玉挂坠。表面浮雕天鹅如意纹等,是双面工艺。这件玉挂坠是采用天然水晶粉,加玻璃和适量的天然和田玉粉经高温熔融成型后,再经人工雕琢而制成,因为它具有天然和田玉的玉性,质感、硬度、比重等,又都与天然的和田玉极其相似,所以很具有迷惑性。此类人造玉与天然的和田玉最大的区别是光泽感强烈,另外,透明度稍微高一点,玉性有一点点差异。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要仔细区别人造玉石和天然玉石,天然玉石吸热性能好,手触有凉凉的感觉,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人造玉石则有温燥的感觉。天然玉石因受其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影响,结构不均匀,透过光线观察其边角或较薄的部位,可观察到透光性不匀,而人造玉石则分布均匀;不过这招还是有一定局限性,例如酸洗注胶,有些依旧保持了翡翠内部的一些色泽和纹理。同时,天然玉石因受其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影响,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水纹、色差、棉絮或裂伤等,而人造的纹理则有人为处理过的痕迹,分布或过渡等都表现出不自然的感觉。收藏爱好者仔细辨别,就可以区分。4清代点翠发簪收藏价值大清代点翠发簪市民常女士:这是我收藏的一个首饰,因为是女性的关系,对这类首饰一直很喜欢。这次来参加品鉴会,想让专家看看这首饰是什么时期的?是否有收藏价值?贾斌(呼和浩特古玩商会会长百人百组收藏组组长):这是一个清代的点翠发簪,是一件传世的藏品。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底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点翠工艺的高峰出现在清朝,由于继承和发展了金属制胎以及点翠羽等更为复杂的工艺形式,“点翠”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金工技艺,随即成为金银制作中的重要工种。因为色彩光华艳丽且永不褪色,点翠头饰也成为宫廷后妃十分流行的饰品。皇宫后妃们几乎所有的首饰都用点翠工艺作为装饰,从钿子、簪钗、头花、耳环,甚至到团扇、插屏、盆景等其他生活用品,处处翠色,成为风尚。这件藏品作为传世的藏品,这一点在藏品通体无锈上可以得到印证。这件藏品,品相相对一般,但是因为现在点翠工艺的失传,这类收藏品很有价值。来源:呼和浩特晚报张秋焱李娟马妍校对:张臻审读:志伟编委:郝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13795.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