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下)
——我在“大地良师”互学群的报告
2.读书,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读书,是一个对文本不断深入理解和解读的过程;写作,是一种读书后的再升华、再提升、再深入思考。作为一名老师,要想真正提升自己,就要不断的读,不断地写。要形成自己的思想,有自己成长的的明确方向。这几年,我就把“读书、行走、践行”作为我做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从年6月13日开始,我坚持每天写一篇以上的教育随笔,到现在,我已经写了多篇。前三年,我坚持的很好,每天能够写一篇;这多半年,我写的少了一些,但每周还是至少写一篇教育随笔。
3.读书,就是一个见缝插针的点滴时间的积累过程。
近几年,我一直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功课忙、任务重、时间紧,那么,我读书的时间哪里来的呢?我是在办公桌旁,晚就寝前洗脚的凳子旁和床头永远放着书、纸、笔,一有时间就拿起来读,有感受就随手记下来。这样,每年都能够读十几本书。近几年来,我潜心读过的书有贾书建老师的《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孙明霞老师的《用生命润泽生命》,谢云老师《跟禅师学做教师》《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怀特海的《教育目的》,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等。这些书,都给我很大的启迪和教益。
这个时期,我还先后参加了张青云、严中慧老师组织的“阅读经典”读书群。我们读书群体获得了年《教师月刊》组织的年度 教师群体奖。《教师博览》读书群,还有王维申老师发起的“叙事者”读书群。我自己创建了“美丽读书群”,“山核桃”读书群,和卜庆振老师一起创建了“贯中书友会”等。“阅读经典”读书群,我们一起坚持了两年多了;《教师博览》读书群,我是第三届参加了;“叙事者”读书群要求每月读一本书,写三篇教育叙事,一篇读书感受。近一年半以来,我都是按质按量的完成了。过读书和参加一些读书活动,我感到自己更丰厚了,对生命化教育的认识更深刻了。同时,也更明确了自己的教育方向——过有意义、精神富足的、愉悦的教育生活。张文质老师在《阅读,无限接近真正的教育》一文中说的好:“阅读是一个人的事,同时通过相互唤醒、勉励,在阅读之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既有纯粹的欢乐、纯粹的美,又有我们所渴望的改变已经在心底发生,这种力量的汇聚,会使我们相信即使不是对未来充满欢欣,也绝不会轻易陷于绝望。”通过读书,让我能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到自己在教育这片天地之中如何走自己的路,如何过更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4.读书让我的生活一路鲜花、一路歌。
非常欣赏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非常欣赏孙权以自身为例,将自己的情况与吕蒙做对比,以此说服吕蒙,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文章中,孙权对吕蒙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更为令人信服的是吕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自己身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像鲁肃说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由此流传下千古传颂的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欣赏晋平公和师旷的一番对话。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是啊,老年人读书像点上蜡烛走路,最起码不会摸瞎胡啊!
因此,我要说,只要想学习、想读书,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开始读教育教学之类的书,是在年7月加入1+1教育博客之后。这时的我,已经45岁了。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感受到读书的益处和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慢慢的让我体悟到作为一名教师从事自己职业的快乐,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精神层面上带给我的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当然,不断的读书,写作,一方面是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丰厚和提升,另一方面也有文章被肯定,被采纳的喜悦与满足。其中《教育枝条上应开出人性的花来——读柴静的看见》发表在年10月《山东教育》上,《要有一颗温润的心——读教师阅读地图》发表在年《中国西部·教学研究》上,《真正幸福的教育是自己品出来的——读教师阅读地图》《宁静安详,静等花开——读谢云老师的跟禅师学做教师》分别发表在《江西教育》年第3期和第5期上,《读书、行走、践行》发表在《中华校园》年11月刊上,《让行走拓宽自己的世界》发表在《教师博览》年7月刊上。
大家相信吗?读书还有美容的作用,会让人面向更美好。在年之前,学生曾经给我起了一个绰号叫“歪瓜裂枣”——满脸皱纹、白发覆顶、未老先衰。这几年,通过读书,让我的面相更好了一点。大家请猜一下我的年龄。实际上,我已经五十有二了。我们“经典读书群”的严中慧老师说我是一位“明朗的读书人”,我很欣赏,也很珍惜这个称号。
女士多读书,会变得更漂亮,更温柔,更高雅;男士多读书,会变得更温文尔雅,更彬彬有礼,更富有气质。一个好争强好胜,戾气很重的人多读书,就会平息下一颗好斗之心;一个功名利禄之心很强的人多读一些书,就会使一颗好强之心平静下来。
多读书会使浮躁的心变得沉静、变得安然,多读书会使本来看不开的许多事情变得豁然开朗;多读书会使走不通的路变得柳暗花明,多读书还能使人变得更长寿。(由于时间关系,这个话题以后再讲)。
年七月,在去四川绵阳参加 届“教育行走”的火车上(我们坐的是慢车,20多小时才到重庆),馨荷老师说我是火车上 的读书人,我很自豪,也感到有些无奈——相对来说,中国人读书的人太少了,作为教师,读书的人也太少了。
年11月初,我和卜庆振老师去安徽合肥参加十多个学校校长组织的“阅四方读书联盟”活动时我就概叹——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都带领着老师们读书,老师们都带领着学生读书,这个学校一定会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个学校才像是一个真正的学校,这个学校也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二、行走,拓宽我的教育视界
这几年来,我在不断读书的同时,还不断行走在拓宽自己、丰厚自己的成长的路上。行走,不仅仅走在通向美好的教育的路上,不仅仅能够看到远方的风景,而且让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让自己的教育视界更辽远。
年年4月份,我们东平“四人帮”(馨荷、手辰、乔波和我),自驾车去北京参加了吴国珍、王丽琴等老师在88中举行的第二届教师“勇气更新”活动。一开始就践行了“勇气”这两个字。年7月和年7月,我和卜老师参加了张文质、谢云等老师在四川绵阳火炬实验小学和湖北武穴师范附小举行的 届、第二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年11月初,我和卜老师又赴安徽合肥参加十多个学校校长组织的“阅四方读书联盟”活动。年11月底,赴泰安参加了孙明霞等老师举办的“全国智慧教师专业发展高峰论坛”活动。年暑假,除了参加第二届“教育行走”活动之外,我还赴北京参加了学科网组织的“暑期 教师研讨会”;参加《教师博览》组织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名师论坛”等。
通过听报告和参加活动,我体认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行走才能够开阔视野,拓宽自己的世界;只有不断行走才能够遇到更多富有教育情怀的大师们,得到他们“指月的手”的指点,从而学到更多的东西,领悟到更多的东西,体认到更多的东西。这几次的活动,我遇到了张文质、谢云、孙明霞、吴国珍、王丽琴、姚月、蔡兴蓉、方心田、肖川等老师,聆听到他们精彩的报告,感受到他们的一腔教育情怀,并且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勇气和力量。体认到如何把生命化教育灌注到我们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如何打造温馨的课堂,温润的教室;如何不断读书,不断写作,不断成长自己;如何才能够做更好的自己,更 的自己;如何做一个晴朗的读书人,做一个晴朗的教育者,以正常的心态做好教育,做好分内的工作。
这几次参加活动,大都是自费的,但我感到收获到的远比花费的一点点金钱重要得多。
三、践行,不断美好我们的教育
这几年来,我通过不断读书,不断行走,我越来越意识到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做——那就是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践行美好的教育。
我从年10月担任我校“山核桃”文学社社长,校报《山核桃》主编。自己不断读书的同时,还带领和影响学生读书。从年以来,一直坚持办《山核桃》校报,到现在已经办了90期,从未间断过。细算一下,坚持了马上就六个年头了。此外,我从年7月18日加入1+1教育博客。我一直坚持着,维持着自己的博客,到现在点击率已近百万了。年10月份,应孙明霞老师邀请,我开始担任我们1+1教育社区,《1+1旅途教育周刊》的责任编辑,从没有因为其他事情耽误过一期周刊的编辑工作。也坚持了近三年了。年9月份,我在学科网“学易书城”建了自己的书城“学好语文,美丽一生”。治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北京治白癜风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