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圆梦肯尼亚上


乌云渐渐散开些

正在西下的太阳用道道光芒穿过薄薄的云层斜射下来

象群沐浴着这光芒悠然进餐

白色的小鸟们围在象群脚下忙碌……

站在车里,大自然的美好尽收眼底,这一刻我仿佛置身于 的动画片《狮子王》的场景里,动物们怡然自得,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我们心无旁骛,品味眼前的安谧--天地间你我曾经共存,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好的呢?

图:滚滚尘土阻挡不了我追梦而来

缘起

年7月,忙完大儿子的小升初,一抬头已过了7月中旬。老公突然发问:好像还来得及安排出去玩,你说咱们去哪里?我正低头刷着朋友圈,于是看图说话:四川?日本?北欧?同事西西拍的狮子映入眼帘,我随口一句:肯尼亚?老公略有迟疑,随即一拍大腿:好,就肯尼亚了。一趟梦想中的非洲之旅,居然就在几分钟之内决定了。

时间紧任务重,老公又一次充分发挥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烦的优良品质,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迅速甄选,下单一个8月9日出行的途牛团。

准备

入境肯尼亚需持黄皮书(黄热病注射证书),要在出团前至少10个工作日到本地卫生防疫机构打免疫针。掐指一算,刚好来得及。一家四口火速来到位于马甸的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打针取证。这个经历一点儿都不愉快。首先,这个单位只收现金,幸好我有防备,付了四个人的款项外,还能出借给旁边一个急得上蹿下跳的小伙子。第二,负责报到的工作人员听说我们去肯尼亚,居然让我们全打艾滋病疫苗!我老公与她据理力争,让她拿国家相关规定出来,这位工作人员当然拿不出来,于是就把我们支到一个办公室让她的两位男同事继续对我们说服教育。又是一番说服与反说服, 工作人员还是放弃了。后来到了肯尼亚没遇到半只蚊子,我还颇心疼了一下花的银子和费的功夫。

肯尼亚全面禁用塑料袋,所以打包行李的时候不要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包装。当地的酒店没有烧水壶提供,要自带。我淘宝了一个九阳折叠式的,省了些空间,还配各种转换插头,非常好用。遗憾的是我没有带吹风机,忘了是哪家酒店没有了。

位于赤道上的肯尼亚(北纬5度到南纬4度左右),夏季并不热,早晚温差大,中午能穿个短袖,早晚就要穿外套了。到了东非大裂谷就冷了,TreetopsHotel的所在地阿布戴尔最冷,一早起来跟在青海湖看日出时的气温一样低,我连秋裤都穿上了。

还有几样必带的神器:充气腰靠垫,口罩/面罩,箱子的防尘罩,移动国际漫游Wifi。因为要去的地方都是 保护区,道路简易,有些根本就没有路,尤其是去马赛马拉,在土路上颠进颠出6,7个小时,幸好有腰靠垫,我这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才支撑下来。口罩必备,可用于尘土飞扬的各种道路,也同样适用于在安博塞利和马赛马拉追寻野生动物。箱子的防尘罩同理。由于一家出行,支付的团费换得免费的国际漫游WiFi设备,让我在出马赛马拉的颠簸路上,还能自如回复内审的讨论稿.

图:非洲之神-乞力马扎罗雪山

程北京-亚的斯亚贝巴-内罗毕

北京没有直飞内罗毕的航班,要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航机经亚的斯亚贝巴转机到内罗毕。波音-M出事的那个航班ET就是我们转机去内罗毕的班次。亚的斯亚贝巴宝莱机场很小,国内2,3线城市机场的规模。儿子们看到拖拉机头拉着各种辅助车在机场忙碌,赶紧叫我和爸爸拍照。

终于到了内罗毕,从机场到酒店的一路还是惊讶了一下那种城乡结合部的感觉,不过后面几天的车程才是大开眼界的Cultureshock之行。进了酒店天色已晚,当地地陪导游反复叮嘱不要外出,后果可怕。.

第二程内罗毕-安博塞利

吃过早饭,我们一团18人被分到3辆陆地巡洋舰上,我们一家四口和另一家母女组合分在一辆车上,从北京一起过来的领队也在我们车上。这辆窗户上标有NationalGeography的绿色陆地巡洋舰陪伴了我们在肯尼亚的整个行程,在各种有路和无路,狼烟四起的窄道上奔驰,连同司机大哥一起和我们结下深厚友谊。

图:安博塞利的大象家族

内罗毕-安博塞利车程时间约5小时左右。行驶了4个小时左右,路边就出现了乞力马扎罗的身影。远远地看,山很高,典型的火山山形,顶部的环形火山口上覆盖着白雪,雪线很高,想想这山位于赤道(热带草原气候),要不是米的傲人身高,估计我们也看不到雪的存在了。

终于到达位于安博塞利保护区的帐篷酒店(AmboseliKiboCampingLodge),这是我整个肯尼亚行程中最喜欢的酒店。仔细看才发现,酒店的房子都是帐篷支起的大平房,散落在小路的两旁。房内分成卧室,客厅,洗手间三部分,洗手间还比较大。我们一家四口分住在隔着小路的两个帐篷里,我和小儿子的房子和保护区基本就是一个铁丝护网的距离,出门时看到几匹斑马站在不远处,我居然以为他们是酒店的塑像,直到这几位飞奔起来,我才恍然大悟。吃过晚午饭,我们马上出发安博塞利。司机已经将车的顶棚支起,试了试,我老公完全可以站直还有富余,小朋友则需脱鞋站在车座上才行(所以不要穿特别麻烦穿脱的鞋)。

车开过了保护区的关卡,映入眼帘的就是大片的非洲草原,和电视里的一模一样,或高或低的草地,因为旱季的缘故,大多呈黄绿色,茂盛的金合欢树点缀其中。一头高大的成年象独自徘徊,扇乎着大耳朵,还时不时甩甩大鼻子。司机马上停车,我们一车人就举起手机,相机拍照,等看到后来的景象,才幡然醒悟这是多么的大惊小怪。车沿着土路前行,在一个路口右转后,真正的动物世界就在眼前了--路两边是成群的斑马,角马,瞪羚,或卧,或跑,卷起尘土;巧克力长颈鹿(黑人司机对当地长颈鹿的叫法)踱着优雅的步子,不急不缓·地前行;远处大大小小的象群忙着进餐,还有看不太清楚的河马们隐藏在远处的水塘里,露着脊背时不时发出些声响,一头狮子隐秘在草丛间伺机待发……动物们似乎不太在意我们这些看客,各自忙碌着。渐渐地,乌云密布,天色渐晚,司机掉头返航,后车变前车,不时腾起阵阵狼烟。突然前方的车停了下来,接着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原来是有一队象群,自西向东而来,她们排成一排,在领头母象的带领下,“过马路,回家家”。这个象群由30多头象组成,中青幼俱全,象宝宝不少,行进速度很快,小象们穿插在妈妈,姨妈之间,迈着小短腿,费力地跟着,一眨眼便远去了。司机热情地介绍说就是这个象群有一对刚出生的双胞胎–这得对这里的象群多了解,才能瞬间做出判断呀!还好我用手机录了视频,反复观看只有38秒的视频,我才在大象的腿缝里艰难地辨认出两只一般大小的小家伙;还惊喜地发现一头半大的象(看个头大概判断)一路淘气地甩着面条一般柔软的大鼻子,玩耍得开心极了;负责断后的大象则踱着方步,威严地走在队伍的 ……别过归家象群,车继续行进。两只秃鹫站在一棵干枯的大树树顶,在夕阳下勾勒出枯藤老树昏鸦的沧桑;美丽的瞪羚们在一棵巨大的金合欢树下吃草,一片欢乐祥和……抬眼望,乞力马扎罗就巍然屹立在不远处草原的尽头,国王般,静静地守护着这一片净土。乌云渐渐散开些,正在西下的太阳用道道光芒穿过薄薄的云层斜射下来,象群沐浴着这光芒悠然进餐,白色的小鸟们围在象群脚下忙碌……站在车里,大自然的美好尽收眼底,这一刻我仿佛置身于 的动画片《狮子王》的场景里,动物们怡然自得,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我们心无旁骛,品味眼前的安谧--天地间你我曾经共存,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好的呢?

恋恋不舍地驶离保护区,我们回到帐篷酒店。吃过晚饭,天已全黑,因为没有路灯设施,更显得黑夜无边无际。站在屋门外仰望苍穹,漫天的繁星,璀璨靓丽,清晰可见的银河如瀑布倾泻而下,渺小的我们就这样被包裹其中,感叹宇宙的浩瀚。

图:肯尼亚国鸟-紫胸佛法僧鸟

第三程内罗毕长颈鹿公园肯尼亚博物馆

一早起来,又要赶回内罗毕了。出了保护区一会儿,就遇上两大两小四只长颈鹿在路边的树丛中行走,还有欢快的瞪羚们奔跑,已不是特别惊喜了。

往返内罗毕和安博塞利的公路双向单车道,交通拥挤,尘土飞扬。等公交的当地人或站或坐迎着尘土翘首期盼各种花式公交车的到来。路两边时不时冒出个集市,立马带你穿越回十几前国内北方某村的大集。肯尼亚人的午休更是称奇,天为被,地为席,颇有竹林七贤刘伶的做派,困了累了路边地上一躺,有的居然趴卧,着实吓人一跳。最有趣的是,一位和小狗一起午睡的小伙,居然沿着路边的斜坡头朝下睡着,这练的是什么功夫呀?

长颈鹿公园本应在到达内罗毕的当天参观的,由于旅行社只订到晚一班飞机,所以就改在了安博塞利之后,其效果当然不理想。肯尼亚博物馆还是有亮点的。亮点一:早期人类骨骼化石。东非号称人类发源地,真不是浪得虚名,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一共发现了个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博物馆里陈列了诸多 化石--远至一千八百万年前的Proconsul,二百五十万年前的BlackSkull,到距今一百六十万年的 的KurkanaBoy(图尔卡纳男孩)等等,向观众们完美展示人类从南方古猿,到能人,直立人,智人的进化之路。另一个亮点是各种动物标本,看到肯尼亚国鸟--紫胸佛法僧(此处为盗图百度,标本鸟不能完全体现它的美),羽毛异常地鲜艳漂亮,她们和翠鸟同属佛法僧目,看到她们,你就不奇怪中国古人为什么用翠鸟的羽毛来‘点翠‘装饰了。这鸟的名字还让我想起《聪明的一休》中的那只鸟-“为太阳增辉的红鸡冠的唐三郎“,当年我可是看了一遍就记住了这个名字的。我们在博物馆里遇到一对青年男女,非要和我的两个儿子合影,盛情难却,合个影,代表一下中非人民的友好。

图:丰收在望的东非大裂谷麦田

第四程内罗毕-马赛马拉

这一程我们要去马赛马拉,那个每每出现在各种介绍非洲野生动物纪录片里的,如雷贯耳的地方。内罗毕到马赛马拉约6小时的车程,我们要途经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TheGreatRiftValley)素有“地球伤疤”之称,南北走向,横亘在非洲大陆的东部,自以色列至莫桑比克,绵延公里。站在裂谷入口的观景台上,用手机全景功能拍照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一个谷地的景象来。进入谷地,一马平川,远处矗立的各种山峰,基本都是火山锥状,有环状的,开口状的,圆顶的,双圆顶的。大裂谷内庄稼多起来,相对肥沃的土地和富含营养的火山灰一定脱不了干系(这些火山的知识都是和儿子们一起读《 次发现》学来的)。有一段路程经过一大片连绵起伏的麦田,秋收的季节,金黄的麦浪自公路向腹地无限延伸,田间还间或点缀着合欢树,甚是壮观。下车拍照时,厚厚的乌云翻滚在麦田之上,还刮起了风,颇有梵高笔下麦田的模样。谷内还有肯尼亚 的卫星接收站,据地陪导游介绍这也是非洲 的接收站。我们的地陪导游是个祖籍河南的小伙子,十年前追随已在肯尼亚做生意多年的父亲,叔父来到蒙巴萨。小伙子一路讲述着父辈们在这里经营的惊险和无奈—入厂抢劫要钱是家常便饭,经历多了,他的叔叔居然还能和抢匪们划划价;当地员工勤奋的不多,一发工资就不来上班去潇洒了;有个奇葩员工动不动就用妈妈去世的理由来请假,因为当地一夫多妻,有好几个妈妈不是事儿……

图:拜访马赛部落

渐渐地,公路消失,如假包换的纯土路开始了,嘱咐儿子们带上面罩,我也码好腰垫,严阵以待。大幅度的左摇右摆是常态,上蹿下跳也时不时发生。居然遇到了一个欧洲游客的宝马摩托车队,我颇为他们担心了一下–这不得颠散架了吗?不多久,连土路都没有了,便进入了马赛人的地盘。时不时出现个小村庄,电视上看过的马赛人就出现在视野里了。不论是裙装的妇女,还是裤装的男士,都赤脚拖鞋,都外披着那种颜色鲜艳的马赛披风(以红色的为主),个个细高。看到我们的车,就向我们挥手,小孩子还会跟车跑跑。马赛人不耕种,以畜牧为生,时不时就能看见他们的牲畜和角马,斑马们一起吃草的和谐场面。经过1.5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酒店了,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肩背,再揉揉磕痛的膝盖,手肘,头顶,接下布满尘土行李箱,不由后悔,怎么就没有给它们准备外罩呢?

酒店(MalaRiverLodge)建在马赛河边,以铁丝防护隔开。开始我还奇怪为什么保护区的酒店都叫xxxlodge,百度后才知道人家lodge本意就是供参加户外运动者暂住的乡间小屋。餐厅在河边,走到餐厅观景台才发现,原来脚下这段马拉河的堤岸是河马的休息地,这一大滩河马呀!开始还想数一数,后来就放弃了。想起导游在车上的安全教育--在肯尼亚每年死于河马的人数最多,这个看似温和的动物,要是惹了它,基本有去无回,它的大嘴和锋利的大牙,能轻易咬断成年人的脊椎。有位香港游客晚上去河边用手机照河马宝宝,惹怒了河马妈妈,一嘴毙命。

稍作休息,我们出发马赛村。马赛人的村庄由一个个马赛人的小房子围成一个封闭式的大圆圈,设计理念和客家人的土楼很类似–团结起来力量大。没有专门的大门,其中的两个房子离得远点,入口就形成了。待我们快走到村口,一队马赛人穿着盛装,载歌载舞出来迎接。不论男女,个个瘦高,大长腿,其中男子的个子更高,目测得在1.8米以上。他们把马赛披风很巧妙地裹在身上,像极了裙子,配上用各色小珠子编成的漂亮腰带,还带着同款项圈多个。我在村子里的旅游商店买了一款很特别的红色项圈,带了长长的流苏穗子,很漂亮。随着这个赤脚歌舞队,我们进入了村子,发现地是软的,还凹凸不平,导游介绍说这满地都是牛粪,大家才恍然大悟那种奇怪的味道是怎么来的了。大人们都很淡定,略有洁癖的小儿子瞬间就崩溃了,非要抱着,反正鞋是不能沾地的。于是接下来,只有哥哥和爸爸跟着马赛人载歌载舞去了,留下我和两只脚踩在我两只脚上的小儿子当观众。马赛人的歌简单好听,很有节奏感,随着唱两句,都会不由自主跟着他们舞动,我的小儿子到现在还时不时哼哼几句。歌舞过后,我把小儿子交接给爸爸,带着大儿子去参观马赛人的房屋。泥夯的屋子很矮,我这身高进门都得弯腰,屋里没有照明设施,漆黑一片,空间狭窄,睡的地方和灶台很近,想想这可是在非洲大草原上,我立刻就释然了。

图:马赛大兄Dei和北京俊(Zun4)小伙儿

上集完

《圆梦肯尼亚》

下集更精彩

SharePoint

ProjectSponsor|HongZhang

ProjectLead|HelenYang

Coordinator|JasonYang

欢迎加入FinancePeopleNetwork

SharePoint

如果你喜欢本文,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在看”按钮或者分享本文,当文章点击超过,并收获20+“在看”,我们将邀请作者进行线下分享!

请发至Helen.Yang

shell.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6234.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