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者为伍?携善者同行
年前,佛陀看着给孤独园内葱郁的林木,向弟子们开示:
如果有人种下一棵柔弱的小树苗后,能够悉心护持,树苗便会逐渐长大;反之便可能夭折。
这棵小树苗,可以是我们种下的恶因,对错误一味纵容,最终积弊成疾;也可以是我们种下的善因,不轻小善,茁壮成长。
值此3月2日植树节,你又会选择种下哪一棵小树苗呢?
种一颗种子
““””
佛教的“因果论”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们在过去、现在的时间里不断行善、作恶,交替种下善与恶的种子,种子经过护持不断成长,最终在当下或未来结下或苦或乐的果实。
而要想在当下过后的未来能够乐多苦少,既要在当下尽可能多的播种善的种子;也要时常注重言行,不给已种的恶种提供生长的养分。
在生活中,除了诵经、礼佛之外,我们还可以种下这些善种:
■放生爱命
颗“善种”是“放生爱命”,因其在救护生命的同时,还能增长慈心,是自利利他的修行法门。
既是修行法门,便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去实行,否则盲目乱放,就可能好心办坏事。
因为所谓“放生”,“放”不过是形式,“生”才是最终目的。在放生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不自作多情、胡乱脑补
点是当放生水中的动物数次游回岸边,不要自作多情,以为该动物“有感情、舍不得、想报恩”。
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把无法在淡水中生活的海鱼和陆龟放生在淡水环境中(龟鳖类分陆栖、半水栖和水栖三类),数次靠岸不过是求生本能。
○放得多≠功德大
第二点是不要误认为放得越多,功德越大。曾有人因此放生鱼子,甚至因为听说“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而放生“矿泉水”。
对此,首先应知功德不与数量挂钩,其次我们也应在放生前作好调查——
放生的数量是否超过环境的负荷,否则没有充足的食物,后续也难以存活;此外,也应调查放生是否会对当地物种造成威胁,否则如在湖泊中放生鳄龟、黑鱼、食人鲳等,放生便成了害生。
○授三皈依,从简从速
第三点是为其授三皈依,让其与佛法结缘,来生通过修行不堕恶道。考虑到路程、天气原因,仪式应从简从速,可为其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对于时间、精力有限,无法进行专业调查的善信可以选择专业的机构或以“食素”的方式完成放生。
餐桌是 的放生池,有一餐食素,便少一餐众生因我而死。对于无法完全素食的善信而言,可以选择在香期或是每周吃一顿素。(最近的香期是3月3日农历二月初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ly/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