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服播报揽胜 水乡,觐见非遗传统~苏州游学7月19日正式开始啦!非遗游学
苏州非遗剧装戏具制作单位作为北服影视与演出服饰课程实习基地,是本课程产、学、研理念下的合理教学结构。通过实施定期规律性的研习教学环节,以保证影视与演出服饰设计的专业性和中华传统服饰研究的完整性。
本研习项目亦适合做相关研究的教师和学者作为文化传承课题参与其中。
7月19日研习小组下午两点钟到达苏州北站,炎热的中午并不减我们研习小组的热情。
非遗厂的蒋玲玲老师特地带车来北站接同学们去工厂,同时北京服装学院的蒋金锐教授也在工厂里等候着大家的到来!
蒋金锐北京服装学院教学督导原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系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87版《红楼梦》设计骨干。从事服装设计与民族民俗服饰的教学逾40年。为我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创建采风收集,并且主持或者参与了北京市教委和联合国相关重大科研与实践项目。现任北京服装学院教学督导。座谈摘要
年7月19日下午,研习学员有幸与蒋金锐教授亲切座谈。
具体摘要:
1.56个民族服饰和京剧戏具文化
2.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及中国特殊群体——文人文化
3.明代服装与戏具服装的关系
4.戏具服饰的规范与民族属性
5.苏州非遗剧装厂的研习内容及意义
蒋老师的博学与亲切给研习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师生互动热烈温暖!
7月20日上午制作工序与工艺全流程观摩
传统戏衣制作分开料、绘画设计、配色、刺绣和成合五道工序,现又增加手绘、烫金、珠绣等工艺。年7月20日上午我们在非遗厂蒋玲玲老师带领下按照制作流程进行观摩:
一、开料
即按照产品、选择符合该品种需要的面料、颜色,用粉线虚划出产品的外形,由于必须考虑到刺绣上棚需要,开料必须做到每件产品外形均为直角,保证刺绣以后的绣片丝缕端正。
首设计或选择好款式,然后制作工艺单,开料单,然后进行打版裁剪面料。
二、设计绘画
按照产品开料外形,将符合传统要求的各种纹样绘入框形之内。剧装图案花样的设计特点和根据是:服饰外形及剧中角色身份;强调上下协调、左右对称,不论是龙凤、翎毛、花卉、走兽需造型生动而富有装饰性,在构图上有一团四角、二方连续、散点式花草和写实纹样等。
三、配色
戏衣刺绣之前有一道相当重要的工序,即刺绣配色,配色师傅需掌握各地各剧种风格特色。
四、刺绣
戏衣刺绣分丝线绣和金线绣两类,均各有技术不同:
丝线绣材料分粗线-即绞股线和花线两种其中丝线刺绣工艺有针法之分,针法常用的有戗针一般在绣制海水、云纹、树叶用正戗,而绣制如蝴蝶、龙鳞等纹样时或用反戗,有凸出效果。
金线绣又分有盘金、勾金、织金、补金几种,其中叠鳞绣 特色,如花脸穿的大龙蟒龙鳞凹凸突出,效果鲜明。
五、成合
戏衣成合亦有多种工艺和多道工序,具体有:经线、喷水、别浆、整开、刮浆、烫片、裁剪、扣边、贴里子、缝里子、翻夹里、拔盘领、上盘领、折方等。
六、头饰
戏曲的头饰精美,不同角色头饰不同。各剧种使用的头饰基本相同,通常有帽、盔、貂、冠、巾、勒子等六大类。冠类有凤冠、蝴蝶冠、紫金冠、天平冠、九龙冠、男平顶冠、女平顶冠、改良紫金冠等。凤冠顶有凤凰,额前垂珠串,是贵妇的帽子。凤冠还可分为三凤冠、五凤冠和老旦凤冠数种。
七、戏鞋
在中国戏曲中,鞋子不仅起着美化人物服饰,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而且成了一种演出道具。不少艺人在鞋子上勤学苦练,创造了各种绝活。在戏曲上,一般用鞋有如下几种:厚底靴、朝方靴、 快靴、 猴薄底靴、 登云履、 洒鞋、 彩鞋(绣花鞋)、 抹子、旗鞋(花盆底鞋)。
八、库房参观九、点翠工艺特别介绍
自古帝王服装和王后凤冠,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经历漫长岁月仍是鲜艳闪亮。所以,羽毛点翠工艺这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在中国流传久远,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
点翠头面书籍资料
现在由于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生产的点翠首饰,均以采用代用品。而点翠工艺也日渐式微,感谢苏州非遗剧装厂为同学们拿出珍藏品点翠工艺品近距离观看(上图右),同时展示了仿点翠工艺品(上图左上)及用点绸工艺现场展示点翠这种中国传统的首饰制作工艺(上图左下)。
非遗厂点翠珍藏品:串蝴蝶
非遗厂点翠珍藏品:包头联
对于所有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服装设计还是服装工程,都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华民族的服饰传统样式、结构、材料、以及工艺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尚存在于为数不多的帝王服装和传统戏剧服装之中。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感谢我们有幸参加这次非遗传承研习,学员们都非常惊叹传统工艺的精湛与华美。半天的观摩结束后学员就进入了紧张的研习中,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1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