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壶歌月,白发簪花,十年一梦扬州。”
“彩笔赋诗,绿发簪花,多少少年行乐。”
“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
“簪就三千繁华梦。”
在中国古典诗词之中经常可以见到“发簪”的身影,你了解发簪吗?下面我们来带你揭开发簪的神秘面纱。
发簪的前身
发簪,中国古代汉民族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簪由笄演变而来,根据《“笄”与“簪”的历时更替》一文,在古汉语中,“笄”与“簪”是一对同义词,但“笄”多通行于先秦时期,而“簪”在这一时期用例很少,直至两汉、魏晋六朝时期“笄”与“簪”呈现出同义竞争的局面,且“簪”的使用频率要高一些,从隋唐五代开始,“簪”开始盛行,慢慢取代"笄",并保持至今。
发簪的历史沿革
笄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自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开始就已经有了陶笄、骨笄。在西周时期盛行,在《礼记》中已有关于笄礼的记载。笄礼对中国古代女子的意义非凡,有成人许嫁之意。之后,笄改用金、银、铜等金属来制作,针细头粗,其上开始雕刻花纹、镶刻点缀珠宝,不断注重其装饰作用,遂演化成簪。古代的发簪除了由金属和荆枝制作以外,还会以竹、玉石、玳瑁、陶瓷等来制作。
发簪的种类
1
木制·白发仍簪子夏冠
木制发簪是以木料为主体进行雕刻或黏贴塑形的发簪。木质发簪本就带有古风意味,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且木质的发簪较好保养,缺点在于雕刻难度较大,造型比较少。
2
金属·簪向乌云仔细看
金属发簪是以金、银、铜一类材料为主的发簪。除了金、银、铜一体造型的簪子外,一般多见的是镀色金属花片为主要材料进行组合的一类发簪,优势在于造型更多变,且比较华贵,弊端在于容易氧化。
3
玻璃·簪髻乱抛,偎人不起
玻璃发簪样式较晶莹剔透,佩戴起来较有通透、清冷的气质,但玻璃易碎,需要小心保养。
4
绒花·醉里遗簪幻作花
绒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装饰,最早见载于史料,明清时期作为发饰产生。模仿真花形态的绒花,作为真花的替代,具有价格低廉、经久耐用、易于保存的特点。绒花谐音“荣华”,寓意着荣华富贵。从现代绒花制作工艺来看,它以铜丝为骨,以蚕丝为肉,经过炼丝、勾条、打尖、传花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属于文化遗产的一种。
5
缠花·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缠花发簪是用细线缠起来做成花朵形状的发簪,与绒花相似,也属于模仿真花形态的人造花,价格低廉,经久耐用,易于保存,同时也属于文化遗产的一种。
6
亚克力·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亚克力,即塑料,具有较好的透明性,亚克力发簪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磨砂也是其中一种,原料较便宜且操作较简单,可以长时间保存。
7
点翠·醉里簪花倒着冠
翠,即翠羽,翠鸟之羽。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早在汉代已经产生。它属于首饰制作中的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只要使用过程注意保护,光泽和色彩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现在已可用鹅毛、丝带等多种材质替代翠鸟羽毛制作点翠首饰,工艺得以传承。
接下来我们将在后续的推送中陆续介绍团队手工设计的发簪。希望更多的人在我们的传播中了解发簪中蕴含的古典文化,了解发簪在现代化改良中焕发的生机,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多地弘扬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之美。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康kk
排版:哒哒哒
编审:Christine、Iren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ms/1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