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小南河


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孟庭苇有首歌叫《往事》,大学时听她用美丽的嗓音,一遍一遍地倾诉:“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欢笑/那门前可爱的小河流/依然轻唱老歌。”

有关小南河的镜头,就以风景油画的画风,一帧帧在眼前放映。绿树合围、沃田井然的故乡,和着阿苇美腻的嗓音,念念不忘。

白沙滩河在村东,直向南入海,村人平日习惯呼为“东河”。小南河在村南,垂直源起白沙滩河,直向西分流,因为位南,因为小,就唤“小南河”。在村西,自南而北,村人又修起一条岗渠。东河,小南河,岗渠,两河一渠,环起了村里完整的水利系统,滋养着白沙滩村的千倾良田。

小南河以南,直到海边芦苇荡,是村里最肥沃的土地。棋盘式划分成条块,称为“南排方”。从河南岸起始,每一条块,依次称作一排方,二排方……一直到邻近芦苇荡的十二排方。

干旱季节,河边一溜数台柴油发动机,蹦蹦蹦卖力嘶吼着往上抽水,小南河搬着东河的水,通过粗大的黑色塑胶管,哗哗流进田间地头四通八达的水渠。

河北岸,多是菜地。常有村人,拿海上养殖用的球形塑料浮漂,一剖为二做瓢,绑在长竹竿顶端,造出一把巨型长勺,人站在河底,以长把勺子舀水,反手抛洒上岸,浇灌菜地。

小南河起初被赋予的功能,就是引流灌溉。然而,记忆中的小南河却是文艺范儿的。

我见到小南河的时候,它已然是条人工河。河宽不过两丈,深不过丈余。两岸用大青条石做沿,两壁以碎石直上直下砌得规规整整,每隔几百米,修有台阶下到河底,并设有亲水台。一条北方乡野小河,修得清秀如江南。

当时村里负责管理它的长辈(原谅我记不住他的名讳),爸说此人“走上”,我理解为“有情怀”,他老人家在任期间,在河里引种了苇子,香蒲,各种水草,一手打造了小南河的灵秀。

小南河的苇子,不同于南塂的芦子。南塂芦苇荡里的芦子,个矮茎细。小南河里的苇子,高大粗壮,苇杆像小竹子,苇叶宽厚。夏天把苇叶摘来下锅煮过,捞出晾干,就是端午包粽子的粽叶。

苇子在河道里的布局是用了心的,并没有满植,而是在两侧布置得凹凸有致。每到夏天,苇杆抽到一丈多高,河道里就蜿蜒耸立着一堵堵密实多姿的绿墙。

小伙伴们站在河沿上,刚好够着苇子头。抽出最顶端还没长开的叶子,剥开,将最里面的芯除去,按照原样再把叶子卷起来,就做成了一支苇笛。我们鼓起腮帮,拼力锻炼肺活量。有人就能吹出清脆的鸟叫声,我试了很多次,发出的总是嗡嗡嘤嘤的靡靡之音。大孩子说是选的苇叶太细,空洞太窄,还有的说我们太小,吹不起来。总之,那时它成了总也解不开的技术难题,困扰我多年。

去小南河玩耍,往往是找了借口,跟妈说和小伙伴一起去挖野菜。因为小南河相较东河,离村有点远。只要安全,妈是接受我去挖野菜的,爸却极反对。其时我已上学,爸加大了对我的管教,足不出屋苦读诗书,才是我的本分。所以我大都是趁他们不注意偷溜。溜出樊笼的放飞心情,至今记忆犹新。

我和我的小玩伴春梅,在小南河上上下下,欢天喜地,跑来跑去。夏天在苇子高大的身影遮挡下,小南河的水总是清凉的。我们做苇笛,折香蒲长长扁扁的叶子,摘香蒲穗,搜罗着各种野花……。玩累了,就坐在河边洗衣用的条石上,脚泡在清水里,看小鱼。偶尔,会有浑身黄绿相间的小水鸟,啁啾着落在苇杆上。那时我们已经学了课文《翠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没有电视,图书也很少见的年代,我们能接收到的资讯实在匮乏。以我们有限的认知,研究半天,也不能判断飞来的是不是翠鸟。

村里的集体菜园,紧挨着河南岸。一座看园的小砖屋,像童话故事里的小木屋。我和春梅曾经追随着目之所及,毫无顾忌就进了菜园,看茄子开花,黄瓜吐须。土豆开完了花,结出一串串青色的小果子,知道它是不能吃的,我们就摘来玩。白色的粉蝶,在溽热的天气里,跟我们一起跑来跑去,看园人也不管。

最疯的一次,我俩跟着西胡同的杰子哥他们,一群孩子跑到下游摸鲫鱼。鱼没摸到,我弄湿了衣裤,被水底的石头割破了脚。

上了初中,春梅由她姑姑安排进城上了班,吃了国家粮。一起去小南河的玩伴,换成了云。

云家住村南,村人称作“南庄”的地方,离小南河很近。从南庄到小南河,一条笔直的大路,直通南海。路两边高大的柳树槐树阴翳蔽日,树下,种着棉槐。棉槐是丛生灌木,枝条笔直,每一丛,都长成球形。收了秋,村里组织人砍下棉槐条子,用它来编筐编篓。我们当地有句方言,形容人话多不实,就说:“听他编筐编篓。”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年纪,对这个世界有无穷无尽的看法亟待交流,我和云常常一路往小南河走着,一路聊不尽的筐啊篓。

我和云曾在街上遇见春梅,已经上班的她,出落得高挑秀气,剪了齐耳短发。春梅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单位同事的趣事,云问:“他们有没有说你像刘慧芳?”后来和春梅,就没再有交集,我们在不同的轨道上,各自行进。

我和云一直同学进了高中,她做高一(三)班的语文课代表,我做高一(二)班的语文课代表。有一个阶段,我们互相传阅着三毛的书,那些关于远方的故事,濡染的是和小南河一样的情致。

远方开始吸引我们,不再被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nj/10479.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