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古墓出土现代玻璃杯,疑似穿越,考


水晶是一种宝石,它晶莹剔透,硬度也非常的大,水晶在古代就已经被开采运用了,但是在古代人的眼里,水晶是一种圣洁的象征,也是一种吉祥的物品,非常的珍贵。在古代,水晶有很多种名字,水精、水玉、千年冰、菩萨石等等,都是水晶的别名,水晶不仅仅是神圣的象征,也是贵族阶层才能接触到的物品。在杭州半山镇的石塘村,有一个砖瓦厂正在烧砖,一名工人在取土时,无意中发现了地上有一个能够钻人的洞,工人连忙联系了有关专家,不久后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来到了现场。考古专家推测这是一个盗洞,因为石塘村附近曾经有秦汉时期的墓穴被发现,因此这里时常会有盗墓贼出现,考古专家沿着盗洞往下挖掘,一座古墓出现了。这座古墓内含有大量的木炭,经过清理,古墓内的文物已经所剩无几了,在清理的过程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杯子。这个杯子和现代人们常用的玻璃杯子一模一样,问题是,古墓怎么会有现代的玻璃杯呢?难道是盗墓贼带入古墓中的吗?还是说,墓主是穿越的呢?疑似穿越过来的“水晶杯”被考古学家连夜秘密送达北京,让北京的专家检验,这才解开了“穿越”之谜。这个“玻璃杯”被考古学家带回去做了专业的检测,考古学家们惊讶地发现,这并不是玻璃,而是水晶。这个水晶杯是来自战国时期的,这也是考古学家们首次发现这么大的战国水晶。以往的古墓中出现的水晶,最多也就是镶嵌在饰品上的,体积也非常的小。战国水晶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和今日人们所使用的水杯十分的相似。也难怪考古学家会以为这是盗墓贼带入古墓中去的了。这个水晶杯的用途和今日的玻璃杯是不一样的,人们现在用杯子喝水,可是古代人是用水晶来祭祀、祈福的。这个水晶杯就是如此,它的功能并不是喝水,而是祭祀、祈福。能够在战国时期拥有这么大的水晶,并且还将这水晶做成了这样的形状,这个墓主人的身份很不一般。在战国时期,加工玉器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玉器的硬度要弱于水晶的,可见加工水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能够让工匠打造这样的一个水晶杯,墓主是战国时期的贵族,身份地位若不是很高,就是非常的富有。这座古墓剩下的文物不多了,考古专家们只找到了余剩的51件随葬品,其中有不少的水晶、琉璃、玛瑙、玉石,可见墓主生前非常的喜欢宝石。不过称得上国宝级文物的,就只有这个水晶杯了。这个水晶杯在年的时候入选了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的行列。禁止出境展览,是因为这些文物都十分容易受到损害,一旦这些文物受损,就无法修复了。与战国水晶杯有着一样的“待遇”的文物一共有64件,每一件都是世间不可多得的珍宝。后母戊鼎例如后母戊鼎,这是商周时期留下的体积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和样式,都是非常少见的珍贵存在。明朝时期的六龙三凤冠也是其中之一,这顶凤冠用了一种极其“残忍”的点翠工艺,也就是使用翠鸟的羽毛所制成的,目前这样的工艺已经禁止了,因此若是损坏了,则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像是越王勾践剑就遭遇了这样的不幸,在新加坡在展览过程中,被工作人员不小心划了一道划痕,至今都还能够看到,已经无法修复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nj/14700.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