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诗三首,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导语:张九龄出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他七岁知文,十三岁能写出好文章,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和前凤阁舍人张说的赏识和推荐。

张九龄在武则天长安二年(年)登进士第,被授予校书郎官职。后因直言敢谏而退职返乡。神龙四年(年),奉使岭南,就便省亲。神龙五年(年),返京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因张说的党争失利而被贬为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

张九龄在开元十九年(年)被召入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后历任工部侍郎、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要职,主持朝政。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年)因李林甫、牛仙客等人的谗言而被罢相,改任尚书右丞相。开元二十八年(年)春,回乡扫墓,因病逝世于其家中,享年63岁。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01《送韦城李少府》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这句写出了诗人和李少府的身份、地点和时间。南昌尉是李少府的官职,南昌是他的任地。离亭是路旁的驿亭,西是宾主相别时的尊位。候春是指春天已经到来,但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春色。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写诗人和李少府在驿亭边欣赏春光的情景。野花是春天的象征,看欲尽是指看得心满意足。林鸟是指栖息在树林中的鸟儿,听犹新是指听得仍觉新奇。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李少府的不舍。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写诗人和李少府分别后各自的去向。别酒是指送别时饮酒,青门是指城门。路是指回乡的路程,归轩是指回到自己的车上。白马津是指河南滑县北的一处渡口,也是李少府回乡的必经之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李少府的祝福和期盼。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写诗人和李少府之间的友情。相知是指相互了解和信任,无远近是指不分远近。万里是指很远的距离,尚为邻是指仍然如同邻居一般亲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李少府的怀念和期待再见。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送别南昌县尉的李少府为题,写出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对春天的感受。诗中运用了候春、野花、林鸟等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也运用了青门、归轩、白马津等具体地点来描绘行程。诗中语言平实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诗人的高风雅致和博大胸怀。

02《感遇十二首·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孤鸿海上来,池潢(huáng)不敢顾。诗人用孤鸿自喻,说明他从广阔的海外归来,却不敢看一眼池潢,即护城河,代指朝廷。这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危险。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用双翠鸟指代当时的权臣李林甫、牛仙客等人,他们在三珠树,即神话中的宝树上筑巢,显示了他们的显贵和奢华。侧见表示诗人对他们的不屑和轻视。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用矫矫形容双翠鸟的傲慢和自满,用珍木巅暗示他们的高位和权势,用金丸惧表达他们的危机和恐惧。这是一个反问句,暗示诗人对他们的讽刺和警告。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用美服比喻美好的品德,用高明比喻高尚的才能,用人指和神恶表示他们会招来别人的嫉妒和神灵的厌恶。这是一个对偶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嘲。

今我游冥冥,弋(yì)者何所慕!用游冥冥形容诗人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用弋者指代那些想要捕捉他的敌人,用何所慕表示他们无法达到他的境界。这是一个感慨句,表达了诗人的豪迈和超脱。

这首诗通过孤鸿和双翠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在朝廷中遭遇不公正待遇和保持高洁情怀的心境。诗中运用了寓言、象征、反问、对偶等手法,使得诗歌富有深刻的含义和强烈的感染力。

03《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描绘了春江晚上的美丽景色,江边的树木枝叶茂密,花朵盛开,显得十分秀美;天空中的云彩和夕阳相映衬,形成了一幅鲜艳的画面。作者用了“秀发”和“相鲜”两个词来形容景物的生机和光彩,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表达了作者在征途中遇到这样的美景时的惊喜和感慨,他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机缘,让他的春意更加广阔而远大。作者用了“那”字来表示疑问和惊叹,用了“渺然”一词来形容他的心境幽远而超脱。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写作者在欣赏美景时的自得其乐和不可言传的情趣,他觉得这是一种只有自己能体会到的快乐,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作者用了“只自”两个副词来强调他的独享和独立,用了“佳处”一词来暗示他对美景的深刻理解和品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再次描写了春江晚上的景色,但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客船停在渡口边的驿亭下,飘落的花瓣洒满了船上。这里的客船和驿亭暗示了作者是一个在外奔波的人,而余花则寓意着春天即将结束。作者用了“薄暮”一词来营造出一种暮色苍茫的氛围,用了“余花”一词来表达出一种惜春之情。

这首诗是张九龄被贬时所作,但是没有流露出任何悲伤或怨恨之情,反而充满了对春江晚景的赞美和享受。作者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绘了江边树木、天空云彩、夕阳、客船、驿亭、余花等景物,形成了一个生动而富有变化的画面。作者在欣赏美景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和心境,既有惊喜和渺然之感,又有自得和不可言传之趣,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品味,又有对春天即逝的留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高洁雅致、潇洒飘逸、超然物外的气质和情趣,也体现了盛唐神韵诗派的特点和风格。

总结:张九龄继承了楚辞的比兴、寄托传统,以形象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避免直白的议论抒情,使诗歌既形象鲜明又蕴藉含蓄。

张九龄的诗歌多写自然风光和社会现实,气势恢宏,意境深远。他善于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相融合,创造出壮美而富有哲理的诗歌境界。例如他的《春江晚景》一首,以春江之美为背景,写出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张九龄的诗歌语言清新素雅,不求华丽雕琢,而求质朴真切。他的五言古诗风格独树一帜,在盛唐诗坛上形成了一种冲淡而不失韵味的风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nj/15468.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