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南陵城的两张ldquo嘴rdquo


?????

从“画眉嘴”到“萧家嘴”

南陵城区原南陵中学后门外不远处是市桥河,河对岸是高高的城北环城马路,亦即古城墙,马路两旁覆盖着高大的梧桐树。横穿过马路地势往下,便是一大片菜地,一直铺展到环绕外城的北门大河岸边。这条河向东北流经这块土地,直到城北的惠民桥下,和环城北路的原粮食局车队形成夹角,呈鸟嘴形,因而人们把这片土地称之为“画眉嘴”。民国本《南陵县志·卷五舆地志》所载“形势”篇云:“南邑县境诸山”,“其缠首切近,则香由寺籍山台,隔水坐乐,则画眉嘴”。这里是描述了画眉嘴的大致形势,“隔水”的“水”,应是指上述北门大河。清代嘉庆间南陵诗人刘开兆在《清夏杂诗》中写道:“石冈山头桂花香,画眉嘴上菊花黄。丫枫担好挑来卖,种向篱根也不妨。”诗中的石冈山即位于县西北三十里与繁昌交界的板场岭,今称板石岭。看来古人早就知道板石岭的土质适宜种植桂花,而画眉嘴人擅长种植菊花。每当中秋时节,板石岭上桂花飘香,画眉嘴的菊花一片金黄之时,乡民们便采来,用丫枫树(枫树的一种)制作的扁担挑来城里叫卖,人们乐滋滋地买来观赏,也可种在自家的篱笆院子里。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想起女词人李清照《减字木兰花》一词:“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环城北路古城墙)

说画眉嘴地形像鸟嘴有道理,可为什么不说成别的鸟嘴,单单地喻为画眉鸟呢?这一点县志上未提到,我曾问过当地的菜农,也不知就里。直到有一次我在北门老街一家理发铺子理发,听理发的老师傅跟我说,他家祖祖辈辈住北街,靠近画眉嘴,小时候曾听自己的爷爷说,画眉嘴过去是南陵城老人们经常遛鸟的地方。每天早晨,许多爱养鸟的老人手提装着画眉鸟的笼子,从各处汇集而来。于是,四处传来画眉鸟清脆婉转的叫声,真是百鸟齐鸣,响彻天空。老人们还相互“斗鸟”,在河畔比试谁家的画眉歌喉最为悦耳动听,歌唱得最美。县志说的“隔水取东”,估计即是指此。也因此,人们便把此处称之为“画眉嘴”。

(北门大河画眉嘴沿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南陵中学工作,工作负担很重,除了教授两个班的语文课和带一个班主任之外,还要兼授一个高考补习班。每天除了上课、备课,还需批阅大叠作文和考试卷,常常感觉头昏脑涨,身心俱疲。于是下午工作之余,我常从学校后门口漫步到城墙下的画眉嘴。放眼望去,天地开阔,各色瓜菜扑面而来,长在菜畦里的苋菜、包菜、青菜、空心菜,挂在架子上的豆角、四季豆、丝条,爬到树上的扁豆花,躺在草丛中的大冬瓜,目不暇接。走到小河边,但见各种水鸟在忙着游戏或逮鱼,有在水面上轻轻地飞来飞去的可爱的翠鸟,有在水中时出时没的小油鸭,还有一种本地人呼之为“苦娃子”的,学名叫秧鸡,常常是伉俪一道,在河湾里兴奋地游来游去。金秋季节的画眉嘴有一个特色,很多人家的屋前屋后都开满了黄灿灿的菊花,煞是娇艳。可见画眉嘴的居民确有种菊花的传统。到了画眉嘴之后,我感觉头脑豁然敞亮,神经顿时放松,心情也变得恬淡、愉悦起来,一切疲劳和烦闷都烟消云散了,这里可是天然的健身、休闲场所啊!

从画眉嘴顺着小河埂往东面走,不多久,便到了惠民桥。桥下的北门大河依然向东北方向流淌,约有米,注入城东的漳河。北门大河和漳河的交会处,河岸也呈鸟嘴形。因而从惠民桥下至此,靠近城区的一块地面,人们称之为萧家嘴。之所以称为萧家嘴,按说应是此处市民以萧姓居多,我曾调查了解过,惠民桥边原农资公司附近,有一个萧家嘴巷,果然有好几户姓萧的,不要小看这条僻陋的小巷,南陵中学届全省高考状元陈铭的家就住在这里,这颇有点像孔子的得意学生颜回。

南陵清代雍正间有一位贡生戴元升(蒋塘戴人),写了一首“西溪步入萧家嘴”的诗,诗云:“策蹇城西路,溪光未易描。紫岚飞远瀑,渔浦锁平桥。新涨朝来雨,晴添夜半潮。卖花声最艳(居人种花有名),胜地识春饶。”这是一首描写南陵城春光的诗。作者赶着一匹瘦马,在一个雨后的早晨,从城西黉塘桥边的西溪出发,由城郊小路步入萧家嘴,沿途饱览山光水色。诗中写萧家嘴一带居人善于种花,并挑到城里叫卖,给合刘开兆的诗可知,从画眉嘴到萧家嘴,人们爱花、种花、卖花的习俗是共同的。

(北门大河萧家嘴沿岸)

十几年前,我曾经走过萧家嘴巷,经过巷子尽头的一大片菜地,来到北门大河和漳河的会合地,但见“鸟嘴”处耸立着一座庙宇,庙旁竖立着一竿旗旙,由旗子上的龙形图案可知这是座龙王亩。我就此事询问了好几位住此的居民。他们说,此处水很深,人称龙潭湾,传说有龙潜居在河里。这两年,人们时常看到河中波浪翻滚,听到巨大的哗哗声响,认为有神物在河中兴风作浪。有几个识水性的坐船在河中寻找,终于捞到了一块雕有龙头的木刻,于是在岸边建造了一座龙王庙,而河中也从此风平浪静了。我走进龙王庙,目睹了案桌上供奉的龙首木刻,参拜了龙王。有关龙的传说,给龙潭湾和萧家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联想到戴元升的诗中所写的渔浦,在城东的漳河之滨,南陵人称之为龙船湾。唐代大诗人王维曾描写渔浦,其名句为“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看来古代南陵人的活动和民俗往往和龙有关联。

(城东北龙潭湾)

前些天,我去惠民桥一带转了一下,由于旧城区的改造,往日的画眉嘴和萧家嘴已是高楼林立,有的地方杂草丛生,房屋正在拆迁,可说是面目全非了,往日的一切已难寻其踪迹。我想:人们在推进都市化建设的进程时,不应当忽视甚至丢弃民俗、民风等传统文化,不应当忘记历史,由乡情、乡愁等编织成的故乡情结,乃是我们民族的根系所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能信息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10393.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