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池杉湖(鸿雁)
捕蛇(白腹海雕)
奥克兰鸟岛(澳洲鲣鸟)
柔情似水(黑天鹅)
求爱(普通翠鸟)
共筑爱巢(苍鹭)
迁徙(白琵鹭)
捍卫领地(绶带与松鸦)
鸟是大自然的精灵,常年翱翔在天空、陆地和海洋,向人们传递着多姿多彩的精美瞬间和热爱自然的理想追求,同时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摄影爱好者纷纷加入拍鸟大军。八年前,在野外与普通翠鸟一次偶然邂逅,它那尖尖的嘴巴、淡蓝色的眼睛、碧绿发亮的羽毛、红彤彤的利爪以及机警敏捷的捕鱼美姿,吸引我成为一名鸟类摄影爱好者,走上漫漫拍鸟之路。
拍鸟人首先都是喜爱鸟的。一开始,往往热衷于拍鸟的不同品类,四处寻鸟,乐此不疲,巴不得把全中国上千种鸟类全部收入镜头。摄影器材逐步变化,短焦镜头变成了长焦镜头,变焦镜头换成了定焦镜头。拍摄距离日益迫近,直至数得清眼睫毛。若还不满意,又要拍鸟儿飞行状态,不仅鸟的眼睛要实,还要姿态优美。种种经历之后,我一度迷茫彷徨,认真反思发现拍鸟不仅要爱鸟,更要懂鸟。我曾经数十次赶赴巢湖湿地,跟踪拍摄一对黑翅长脚鹬的整个繁殖过程,从求偶、孵蛋到育雏,包括雨季水位上涨时帮助它们垫高鸟巢,与这对黑翅长脚鹬建立友好信任关系,它们不再躲避我靠近拍摄。通过频繁的近距离观察,我熟悉了鸟的习性和生活规律,懂得了鸟的心思和灵性,终于拍摄出了一组有故事、有内涵的黑翅长脚鹬艰辛生活照。
拍摄者只有懂鸟,才能拍出有思想、有意义的照片。拍鸟的目的,不单是要拍出鸟的美姿,更重要是要通过鸟片普及鸟类知识,唤醒更多人的爱鸟护鸟意识。鸟类是生态环境的维护者和开拓者,它们灭鼠灭虫,采花授粉,播撒种子,保护植物。比如,各种鸮类多为捕鼠能手,食量惊人的鸮雕一个夏季就能吃掉上千只田鼠和姬鼠。不少鸟类是蝗虫的天敌,如鹨、莺、椋鸟等,普通燕鸻在育雏期间,一只雏鸟一个月内能吃掉余只蝗虫,一只大山雀的雏鸟半月内能吃掉余只松毛虫,一只家燕一个夏天可吃掉6万多只蝗虫。
只有弄懂了鸟类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鸟类的品种分类、迁徙轨迹、繁殖哺育、生活习性,才能拍出真实自然的鸟类大片,展示出鸟与自然、鸟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帮助人们科学规划、修复改善鸟类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特别是我加入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以后,更加体会到鸟类照片应该突出思想性,要重点拍摄能够反映鸟与自然、鸟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场景。拍鸟人的责任是通过照片告诉大家,鸟儿不仅给人们带来美丽的风景,而且是蓝天的精灵,害虫的天敌,植物的伴侣,人类的朋友。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年·第91期·5版
图文:张飞飞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对开每周两期24个版全彩印刷全年期共元
怎么订阅年报纸
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咨询
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订阅
扫描中国摄影报在线订阅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fz/11115.html